歌舞人已死,台殿栋已倾。
旧基生黑棘,古瓦埋深耕。
玉质先骨朽,松栋为埃轻。
筑紧风雨剥,埏和铅膏精。
不作鸳鸯飞,乃有科斗情。
磨失沙砾粗,扣知金石声。
初求畎亩下,遂厕几席清。
入用固为贵,论古莫与并。
端溪割紫云,空负世上名。
韩著毛颖传,何独称陶泓。
傥以较岁年,泓当视如兄。
歌舞人已死,台殿栋已倾。
旧基生黑棘,古瓦埋深耕。
玉质先骨朽,松栋为埃轻。
筑紧风雨剥,埏和铅膏精。
不作鸳鸯飞,乃有科斗情。
磨失沙砾粗,扣知金石声。
初求畎亩下,遂厕几席清。
入用固为贵,论古莫与并。
端溪割紫云,空负世上名。
韩著毛颖传,何独称陶泓。
傥以较岁年,泓当视如兄。
梅尧臣的《铜雀砚》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铜雀砚的描绘,寄寓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首句“歌舞人已死,台殿栋已倾”,以铜雀台的荒凉景象起笔,暗示了繁华逝去,人事变迁。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旧基生黑棘,古瓦埋深耕”描绘了遗址的破败,展现出岁月的侵蚀。
诗人进一步借砚台材质的衰朽——“玉质先骨朽,松栋为埃轻”,表达了对昔日辉煌的怀念和对时光无情的感叹。铜雀砚在风雨中剥蚀,“筑紧风雨剥,埏和铅膏精”,形象地展示了砚台的坚韧与历史痕迹。然而,尽管砚台不再用于书写鸳鸯般的美好,却仍有“科斗情”,象征着其承载的文化价值。
“磨失沙砾粗,扣知金石声”赞美了砚台质地的坚硬,即使磨损,仍能发出金石般的响亮,暗示其品质之高。诗人将砚台置于田间,虽处低位,却依然保持清洁,“初求畎亩下,遂厕几席清”。这表明砚台虽平凡,但其内在价值不凡。
最后,诗人对比铜雀砚与端溪砚,认为铜雀砚虽然有名于世,但比起端溪砚,其价值或许略逊一筹。“端溪割紫云,空负世上名”,暗指铜雀砚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韩著毛颖传,何独称陶泓”,引用典故,指出砚台的价值在于其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名声。诗人以“泓当视如兄”结尾,表达出对铜雀砚的尊重和惋惜之情。
总的来说,《铜雀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