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过江边路,西风岸上生。
因贪山水趣,遂有住居情。
细草秋心绿,长松暮气清。
卜居在深巷,庭月向南明。
偶过江边路,西风岸上生。
因贪山水趣,遂有住居情。
细草秋心绿,长松暮气清。
卜居在深巷,庭月向南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偶然路过江边,被西风与岸边景色所吸引,最终决定在此定居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偶过江边路”,简洁地勾勒出诗人行经江畔的偶然性,为后续情感的铺垫埋下伏笔。接着,“西风岸上生”一句,以“生”字生动地描绘了西风拂过江岸的景象,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力,营造了一种动态美。
“因贪山水趣,遂有住居情。”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被江边的山水之美深深吸引,从而萌生了在此定居的愿望。这里的“贪”字,既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痴迷,也暗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细草秋心绿,长松暮气清。”诗人通过对比“细草”与“长松”,以及“秋心绿”与“暮气清”,展现了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下的独特韵味。细草在秋日中依然生机勃勃,长松则在傍晚时分散发出清新的气息,两幅画面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卜居在深巷,庭月向南明。”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选择在此定居的具体地点——深巷之中,并且描绘了夜晚庭院中明亮的月光。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诗作的意境美,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阅世贵知忌,肮脏始多愆。
趾发物已迕,意行悔相连。
苦抱叔夜僻,谁辨箕季贤。
坦枉固有分,直丝宁改弦。
岂不悟裸挝,贾祸几席前。
鸿鹄各负志,輮方岂成圆。
出门欲学步,足乱首忽颠。
何如执坚贞,岁晏循固然。
王道本宽衍,锲薄世谓良。
鞟革大始裂,箠轭齐已僵。
虽剔毫末疵,不顾根本伤。
譬彼几上琴,轸急宁久张。
中行任智败,季孙以敛亡。
覆车鉴不远,胡为复周章。
庙堂宜有枢,开阖道始昌。
凭谁用杨绾,暂为辍丝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