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閒倚高阁,林莽半斜曛。
山势东南尽,河流远近分。
鸣泉乱秋雨,落叶下寒云。
欲赋不能道,空惭对卯君。
投閒倚高阁,林莽半斜曛。
山势东南尽,河流远近分。
鸣泉乱秋雨,落叶下寒云。
欲赋不能道,空惭对卯君。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林图景,诗人史鉴与友人沈继南一同登临虎丘的天开图画阁,俯瞰四周景色,心境随之悠然。首句“投閒倚高阁”便已奠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置身于高阁之上,远离喧嚣,心神得以宁静。接着“林莽半斜曛”一句,以夕阳余晖洒在林间,勾勒出一幅温暖而柔和的画面,展现出一种静谧之美。
“山势东南尽,河流远近分”两句,笔触转向宏观,描绘了山川的壮阔与河流的蜿蜒,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细腻。山势绵延至东南尽头,河流则在远处与近处交织,形成了一幅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山水画卷。
“鸣泉乱秋雨,落叶下寒云”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秋雨中泉水潺潺,与之相映的是落叶随风飘落,落入寒云之中,这一场景既充满了季节的变换感,又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宁静之美。
最后,“欲赋不能道,空惭对卯君”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虽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却难以言尽心中感受的复杂心情。这里的“卯君”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知音,诗人自谦地表示,面对这样的美景,即使想表达也感到无从下笔,只能空怀敬意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与对美好事物难以言表的遗憾之情。
万里南还,临江一笑,吾道沧洲。
算生来骨相,不堪蝉冕,带来分定,只合羊裘。
薄酒胜茶,晚餐当肉,六印何如二顷谋。
人间事,看蜃楼城郭,蚁穴公侯。舟中此日风流。
拚一酌、黄花散百忧。
甚东篱县令,归田自得,西江工部,恋阙多愁。
出处虽殊,襟怀略似,光焰文章万古留。
聊记取,待他时话旧,八极神游。
几年南北声名,有纯孝子骞苗裔。
逃儒自爱,翛闲天赋,神仙标致。
归隐东湖,醉游南浦,满襟清气。
想当时、宦海风波浩荡,从前错,如今是。
追念父师恩重,恨年华、暗随流水。
锦帷夜醮,黄坛春静,绿章封事。
香雾空蒙,步虚嘹亮,孝通天地。
玉皇优诏答功勤,寿甲子,三千岁。
山家好,河水净涟漪。茅舍绿荫围。
儿童不解针垂钓,老翁只会瓮浇畦。
我思之,君倦矣,去来兮。也问甚野芳亭上月。
也问甚太初岩下雪。乘款段,载鸱夷。
兴来便作寻花去,醉时不记插花归。
问沙鸥,从此后,可忘机。
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研输租钱。
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
囊中科斗二百年,大经大法垂幽玄。
他人不知我自怜,落花春暮啼杜鹃。
杜鹃啼苦山竹裂,锦官宫殿烟霏灭。
人间百鸟无处栖,青蝇贝锦成行列。
北望茫茫莎草黄,葱河五月天雨霜。
岐阳不见真凤凰,山鸡野鹜争文章。
江南估客苦无计,却向水中搴薜荔。
沙鸥梦老蘋雨残,湿云不动天如醉。
回观蓬莱十二楼,我曾读书楼上头。
楼前平碧千顷秋,白露暗洗芙蓉愁。
岁寒归来有谁在,青松是兄梅是弟。
山中巢许不可寻,却对老嵇餐石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