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达足智,用兵独优。殄渊擒达,算无遗谋。
仁胜不仁,遇亮则靡。巾帼之受,英雄之耻。
仲达足智,用兵独优。殄渊擒达,算无遗谋。
仁胜不仁,遇亮则靡。巾帼之受,英雄之耻。
这首诗是对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司马懿的赞美与评价。司马懿,字仲达,以其足智多谋、用兵精妙而著称。诗中提到他能够成功地擒获诸葛亮,显示了他在战略战术上的高超才能,每一步计划都周密无遗。
接着,诗中以“仁胜不仁,遇亮则靡”来对比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策略风格,暗示司马懿在面对同样智慧的对手时,依然能够取得优势。这里的“仁”与“不仁”可能是指不同的治军和用兵之道,司马懿以其智谋和策略,最终让诸葛亮“靡”,即败下阵来。
最后,“巾帼之受,英雄之耻”这一句,可能是在强调即使女性也能承受英雄的失败或挫折,暗含对司马懿虽为英雄却未能完全避免失败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扬了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也对其人生结局有所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百事成今昔,竟沉沉黄泉碧落,断无踪迹。
不忍思量今昔事,纵是思量何益。
待真不思量怎得,莫道长河流不尽,便长河流尽愁难息。
在天上,羡灵匹。
画图省识难寻觅,虚飘飘蓝桥水散,彩云澹夕。
人鬼零丁携手处,相顾都无人色。
说不尽从前今日。
但愿他生真可必,便今生死别休凄恻。
誓沧海,无相失。
久不相逢,是同谁并驾著天风至。
满鬓黄尘,到梁州何事。
诗朋半死,共君话,泪流如雨。
杀虎雄关,屠鲸沧海,数翁而已。
英雄萁灰豆泣,剩江东渭北,几家游子。
拼死刀丛,作干戈儿戏。
行踪太滞,肯湖上,教箫评妓。
吾与君,偕名山僻处,去寻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