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功。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功。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历石窟山的景象和内心感受。开篇“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表达了对自然之谜的探索和对朋友情谊的珍视。“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追求和超脱尘世的心态。
“跻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功”写出了石窟山的奇特景观,似乎有着天造地设之感。接着“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则展现了诗人对深邃洞穴和幽静庭院的赞叹,宛如身处幻境。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中的比喻表明,即便是人类的创造,如武安凿石之工,也不及自然之神奇。诗人在此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与非凡。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则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赋予生命和情感的深刻体会,以及内心的喜悦和满足。“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表达了诗人希望饮下仙露,以实现飞升成仙的愿望。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则描绘了一种与朋友并肩同行,驾驭风霜的情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凡尘、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向。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哲理思考的山水田园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透露了他对于自然与生命深刻的感悟。
我愧樗材炙蕙芳,徽风雅调引来长。
十年离恨犹能说,时对云容想羽裳。
重翻旧梦到春城,一度唫回百怆情。
徒剩吉光留片羽,赌诗从苦论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