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稽及弗询,勿听亦勿庸。
重华以命禹,心传继神宗。
仲尼称好问,迩言察用中。
好察邻庸听,迩言讵尽公。
典传似枘凿,绎思异实同。
无稽及弗询,勿听亦勿庸。
重华以命禹,心传继神宗。
仲尼称好问,迩言察用中。
好察邻庸听,迩言讵尽公。
典传似枘凿,绎思异实同。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偶成》。诗中探讨了关于知识获取、道德修养和历史传承的深刻哲理。
首句“无稽及弗询,勿听亦勿庸”,强调了在获取知识时应避免盲从和轻信,要经过审慎的思考和验证。接着“重华以命禹,心传继神宗”两句,通过古代帝王将知识和道德传授给后人的故事,表达了知识和道德传承的重要性。
“仲尼称好问,迩言察用中”引用孔子的好学精神,强调了提问和观察在获取知识中的作用。而“好察邻庸听,迩言讵尽公”则进一步阐述了倾听他人意见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避免被表面言论所迷惑。
最后,“典传似枘凿,绎思异实同”以典籍的传承类比为雕刻与磨合的过程,说明了知识和道德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经过个人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引用,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于知识获取、道德修养以及历史传承的独到见解,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深思熟虑的君主,对治国理政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当腊可折弦,群植不告病。
春令宜画一,骤寒乃奇请。
淙潺急雨后,摧拉北风盛。
倚户颈为缩,引望立不正。
下窗断过逢,袖手谢酬应。
坐叹花信迟,陡怯弓力劲。
今朝晴色好,呼童扫幽径。
客子踏青约,久许陪骖乘。
逶迤望北山,巷柳俄荫映。
乾鹊语红树,游鯈噞明镜。
平时诗酒社,贾勇与春竞。
即今莺花前,欺客颇方命。
击辕歌于蔿,宁入俚耳听。
喧静交战间,诗老傥能订。
寓物不流物,古语方自警。
追随黄白郎,不拟缪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