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飕飕竹万个,白日寂寂茅三间。
春深只有鸟呼梦,地僻略无人叩关。
岂但壶中堪避世,也胜图上可游山。
出门回首不能住,输与道人閒复閒。
清风飕飕竹万个,白日寂寂茅三间。
春深只有鸟呼梦,地僻略无人叩关。
岂但壶中堪避世,也胜图上可游山。
出门回首不能住,输与道人閒复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喧嚣的超然和向往。开篇“清风飕飕竹万个,白日寂寂茅三间”两句,借助清新之风和静谧之光,勾勒出一个宁静的竹林深处,茅屋掩映其间,营造了一种脱离尘世的氛围。
“春深只有鸟呼梦,地僻略无人叩关”接着写道,即便是在春意盎然之时,此地也唯有鸟儿在树梢上叫唤,如同在做着甜美的梦境。这个地方偏僻到几乎没有人来访探,连门前的关隘都无需敲响,这种描写不仅强化了诗中空间的隔绝性,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远离尘嚣,独享宁静。
“岂但壶中堪避世, 也胜图上可游山”两句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肯定。"壶中"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故事,其中主人公王先生因不愿意与污浊的世界打交道而选择了逃避现实,隐居于桃花源。诗人通过提及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于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净土的向往。此外,“图上可游山”则是说,即便不出门,在心中也可以游历山水之美,感受自然之趣。
结尾“出门回首不能住,输与道人閒复閒”两句,诗人表达了即使偶尔踏出门槛,也会因对这份宁静生活的眷恋而无法长久停留。"输与道人閒复閒"则是说,与那些修炼之人相比,即便是在闲适自得的生活中,自己也不过是在做着类似的逃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香满千岩,芳传丛桂,小山曾咏幽菲。
仙姿冷淡,不奈此香奇。
翠葆层层障日,深爱惜、早被风吹。
秋英嫩,夜来露浥,月底半离披。谁知。
清品贵,带装金粟,韵透文犀。
与降真为侣,罗袖相宜。
宝鸭休薰百濯,清芬在、常惹人衣。
姮娥约,广寒宫殿,留折最高枝。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嚬,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