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论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秋夜论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这首清代袁枚的《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的画面。诗人以"秋夜论秋士"起笔,暗示了季节与人物心境的契合。"先闻水上音",通过听觉,引导读者想象月光洒在水面,笛声随波荡漾,营造出空灵的氛围。
"半天凉月色"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凉,明亮的月光洒在半空中,为笛声提供了宁静的背景。"一笛酒人心",笛声与美酒相伴,触动了听者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主人的闲适与诗意。
"响遏碧云近",形容笛声高亢,仿佛能阻断天边的碧云,展现了音乐的力量。"香传红藕深"则通过视觉和嗅觉,描绘了荷花深处飘来的香气,与笛声交织,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雅致。
最后两句"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诗人与主人在清露润湿的夜晚相遇,笛声与自然融为一体,连衣襟都被露水打湿,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这宁静美好的秋夜的深深感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笛声、清露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秋夜宴饮、诗情画意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主人高雅情趣的赞赏和对自然美景的沉醉。
见说为官处,烟霞思不穷。
夜猿啼户外,瀑水落厨中。
名药人难识,仙山路易通。
还应施静化,谁复与君同。
赤墀赐对使殊方,官重霜台紫绶光。
玉节在船清海怪,金函开诏拜夷王。
云晴渐觉山川异,风便那知道路长。
谁得似君将雨露,海东万里洒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