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
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
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曾忆到瀛洲。
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飗。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
垂虹亭上,与客千里快凝眸。
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鴳本同游。
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
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
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
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曾忆到瀛洲。
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飗。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
垂虹亭上,与客千里快凝眸。
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鴳本同游。
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全的《水调歌头·其三》,通过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首句“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用鲜明、清澈的月光来映衬夜空中的银河,表达了宇宙之美与自然界的大交响。接下来,“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诗人借月亮的照耀,将自己的衰老和忧虑融入自然之中,表现出一种宿命感和悲凉。
“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表明诗人在异乡度过了三年时光,而这段经历却如同一场梦境般虚幻。随后,“曾忆到瀛洲”,则是诗人对传说中的仙岛——瀛洲的向往,流露出他渴望逃离现实、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景。
“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仰望星空的心境。两腋生风,即形容长时间的旅行和辛劳。而后,“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则是诗人对往昔乘船漂泊、追逐秋思的回忆。
“垂虹亭上,与客千里快凝眸”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高处眺望远方,心系千里的深情。紧接着,“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则是在表达诗人借酒浇愁、以剑会友的豪迈情怀。
“鹏鴳本同游”暗示了诗人与朋友间如鸟兽般的情谊,而“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则是在描绘一场只有三人知晓的私密欢愉,笛声在夜空中回荡,如同海边的鹈鹕啼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伤以及对于自由与友谊的追求。
英雄老矣,对江山、莫遣泪珠成斛。
一箑西风休掩面,白浪黄尘迷目。
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斜阳木。
欲书往事,南山应恨无竹。
宁是商女当年,后来腔调,拍手铜鞮曲。
偃蹇老松虽拗□,犹□一枰残局。
乌巷垂杨,雀桥野草,今为谁家绿。
赏心何处,浩歌归卧梅屋。
有母有母年七十,一室枵然徒壁立。
茹蔬啜粥不怨尤,卧病在床无药物。
我为举子得一官,南陔之养嗟何及。
呜呼二歌兮歌转悲,羞见慈乌随母飞。
木末云屯飞雨暗,柳梢水到小溪深。
身随王事有行役,家在江南无信音。
但得林泉堪著眼,莫将轩冕更关心。
拂衣何日径归去,青鬓不禁愁绪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