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云屯飞雨暗,柳梢水到小溪深。
身随王事有行役,家在江南无信音。
但得林泉堪著眼,莫将轩冕更关心。
拂衣何日径归去,青鬓不禁愁绪侵。
木末云屯飞雨暗,柳梢水到小溪深。
身随王事有行役,家在江南无信音。
但得林泉堪著眼,莫将轩冕更关心。
拂衣何日径归去,青鬓不禁愁绪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奔波,遭遇风雨的凄凉情景。"木末云屯飞雨暗"一句,以浓郁的墨彩勾勒出阴霾密布、雨意盈盈的天气,给人一种压抑感。紧接着"柳梢水到小溪深"则是借由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幽静与水乡特有的深邃。
诗人的心境随着景物的转换而渐渐流露,"身随王事有行役"表明了诗人因公务在外奔波,身不由己。"家在江南无信音"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家庭的思念之深。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仍旧能够找到精神寄托的地方:"但得林泉堪著眼,莫将轩冕更关心"。这里的“林泉”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然之美,而“轩冕”则代表了世俗的繁华与束缚。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即使身处困顿,也不必过于关注那些荣华富贵,只需找到心灵的宁静所在。
最后两句"拂衣何日径归去,青鬓不禁愁绪侵"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诗人希望能够早日洗净尘埃,返回家乡,而“青鬓”指的是年轻时期的头发,此处却被愁思所侵蚀,显现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无尽渴望和内心深处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织,描绘了一幅诗人行旅途中的凄美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嬴秦焚经传二世,孟蜀尊经传二世。
腐儒苦怨天梦梦,天眷原不私文字。
我观广政经,成一百十二。
?翠墨未完,蜀社置毋家,百万黄金钱。
但为新朝儒学地,先石后木劳手民,到今石木无一存。
盲左诗礼出炱朽,捃拾旧数赵黄陈。
庐江刘翁欧赵选,收揽《周官》及三传。
艺风师是今柳东,钩考异同泐成卷。
我徒见跋未见经,骨不可揣从声听。
经兴经废等亡国,樊榭诗在吾听荧。
年衰才退奈此石经何,西望蜀碧年年多。
自我来太平,十日五巡乡。
一到松门城,六夜宿箬簧。
凡再至三至,新河及新场。
足迹遍东南,更涉大陈航。
乘风破海浪,百里犯重洋。
兼至隘顽城,除夕食不遑。
鸣琴易鸣笳,谁云不下堂。
每每督队出,有如事戎行。
前行列营哨,到处联团防。
炮声雷訇匉,旗影风飞扬。
冒雨群如沐,犯雪冻欲僵。
我劳民未安,中夜起徬徨。
且喜入新年,暂可息尘忙。
行行复至郡,乃为迎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