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老矣,对江山、莫遣泪珠成斛。
一箑西风休掩面,白浪黄尘迷目。
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斜阳木。
欲书往事,南山应恨无竹。
宁是商女当年,后来腔调,拍手铜鞮曲。
偃蹇老松虽拗□,犹□一枰残局。
乌巷垂杨,雀桥野草,今为谁家绿。
赏心何处,浩歌归卧梅屋。
英雄老矣,对江山、莫遣泪珠成斛。
一箑西风休掩面,白浪黄尘迷目。
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斜阳木。
欲书往事,南山应恨无竹。
宁是商女当年,后来腔调,拍手铜鞮曲。
偃蹇老松虽拗□,犹□一枰残局。
乌巷垂杨,雀桥野草,今为谁家绿。
赏心何处,浩歌归卧梅屋。
这首诗名为《酹江月·念奴娇》,出自宋末元初的词人王奕之手。从艺术风格来看,诗中融合了豪放与婉约两种不同韵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
"英雄老矣,对江山、莫遣泪珠成斛。" 这两句立意高远,以“英雄”自称,表明词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追怀之情,但面对江山,不禁潸然泪下,感叹时光易逝。
"一箑西风休掩面,白浪黄尘迷目。" 这里用“一箑西风”形容秋风的萧瑟,以及“白浪黄尘”来描绘自然景象和人世间的混沌,从而表达词人内心的不平与无奈。
"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斜阳木。欲书往事,南山应恨无竹。" 这四句通过“凤去台空”和“鹭飞洲冷”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昔日繁华场景的怀念与失落之感。而“几度斜阳木”则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奈书写。由于缺乏记录往事的工具(“南山应恨无竹”),使得词人心中的故事无法留存。
"宁是商女当年,后来腔调,拍手铜鞮曲。偃蹇老松虽拗□,犹□一枰残局。" 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上的名女“商女”以及她和词人王奕共同的艺术才华,但如今已是往事,而“老松”与“残局”则象征着岁月沧桑带来的破败。
"乌巷垂杨,雀桥野草,今为谁家绿。赏心何处,浩歌归卧梅屋。" 这四句中,“乌巷垂杨”和“雀桥野草”描绘了一种荒凉的景象,而“今为谁家绿”则是对曾经美好事物现如今已被人遗忘的感慨。“赏心何处”表达了词人寻找心灵寄托之所的困惑,最后“浩歌归卧梅屋”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享乐的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王奕对往昔繁华的追念,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个人境遇的自在态度。
百尺楼前春正新,天公有意娱老人。
长林丰草乐更真,花气芬芳草色匀。
开门扫径邀青春,衰年有梦仍绂麟。
昼长何所事,如渑美酒时沾唇。
酒罢何所之,孙曾四五常随身。
残山剩水日相亲,墙东避世非避秦。
举头叹彼衔芦雁,翻身喜若纵壑鳞。
有时溪边閒濯足,有时石上间垂纶。
瓦盆石鼎无纤尘,黄粱春韭殊甘珍。
阳春有脚花有神,寻芳常涉桃花津。
花下持螯日几巡,洼尊泥饮草为茵。
唾壶间击歌采蘋,漉酒尚有头上巾。
坦荡荡兮,不知何以拟其伦。
难窥测兮,生平不喜亦不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