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度女人,女人阴性劣。
生男与生女,此是女人业。
白衣观世音,法为女人说。
欲偿男女债,此像不可阙。
至心誓皈依,诸障尽破灭。
佛不度女人,女人阴性劣。
生男与生女,此是女人业。
白衣观世音,法为女人说。
欲偿男女债,此像不可阙。
至心誓皈依,诸障尽破灭。
这首诗以佛教视角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命运,以及通过信仰寻求解脱的主题。开篇即引用“佛不度女人”这一传统观念,随后指出女性的阴柔特质可能被视为劣势,并提出生男与生女皆是女性业力的体现。这种观点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接着,诗人转向对观音菩萨的赞美,特别是白衣观音,认为她作为女性的守护者,为女性提供了特殊的教诲和指引。这反映了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对于精神寄托和自我救赎的渴望。
诗中提到偿还男女债的概念,暗示了性别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或平衡,强调了通过虔诚的皈依和发愿,可以消除障碍,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至心皈依白衣观音,以此破除种种障碍,实现精神上的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思考,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关于性别平等、精神救赎和因果循环的哲学思想。
困语南城阙,愁欲问青天。
病魔何事相嬲,老景逼残年。
北向坏雪蔽日,东向腥风滚雪,井络不胜寒。
独羡息几首,长醉在花间。知今夕,是除夕,不成眠。
斑衣众稚,来舞未解贺团圆。
自缀一编春颂,自偫一厨春饤,我与我周旋。
乍见瓶梅放,对笑两翛然。
黤霪骑月,闷恹恹使我,乱愁无际。
佳节重阳愁里过,消领枯禅滋味。
栖雀惊寒,旅鸿送响,终夜不成寐。
祷晴应准,卜期再补秋禊。
补禊虽已歉迟,笑歌随意,也当西原会。
簪菊佩萸仍故事,重整者番游屐。
厨近壶飧,友联园绮,一醉情应慰。
凭高念远,文通恨赋休寄。
月华如水,注金槃仙露。病眼非花亦非雾。
念九霄多处,梦影巢痕,秋衾短,攲枕六更重数。
影娥相识惯,白发貂裘,此夕危楼倚江浦。
澹影不成描,荇藻痕交,倩谁画此翁来去。
与旧日吴刚话凄清,为长皱西南,纤纤眉语。
碧翁翁倦眼是慵开,云尾憺愁余。
倩剑锋抉破,常娥唤醒,翻自踌躇。
江汉交流北渚,暗水动潜虚。
不是骑鲸客,跋浪长鱼。
梦去音尘千里,问上都灯市,绛蜡何如。
老南浮羁客。三十六鳞疏。
岁华新心情非旧,听邻娃笑语转更初。
花南漏,丁丁遥夜,窗掩灯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