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澹归韵九首·其七》
《和澹归韵九首·其七》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乞食难逢宇宙清,菊花无计觅残英。

正当好境有猿啸,未必愁人尽水声。

雨暗忆过三老坳,夜深还下五婆城。

独持此意知多少,千尺云峰插石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在自然中的感受与思考。首句“乞食难逢宇宙清”,以“乞食”比喻寻求生活之需,暗示在纷扰的世间寻找心灵的宁静不易。接着“菊花无计觅残英”一句,借菊花凋零表达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主题。

“正当好境有猿啸,未必愁人尽水声。”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猿啼与流水声,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猿啸或许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自由,而水声则可能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雨暗忆过三老坳,夜深还下五婆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思绪。雨天行走在山间小道上,夜晚穿越古老城镇,这些场景不仅增加了旅途的艰难,也引发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最后,“独持此意知多少,千尺云峰插石屏。”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在千尺云峰与坚硬的石屏之间,诗人似乎找到了某种超脱与平衡,暗示着即使在极端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独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晓行

且喜晨装值霁朝,戍楼晓角促征轺。

冻含馀雪千门树,寒耿疏星十里桥。

已迫腊残乡国远,乍惊霜入鬓华凋。

那堪病骨还行役,兰桂山中早欲招。

(0)

明辽警有感·其二

夕烽飞箭到长安,百万貔貅立马看。

此日君王亲赐剑,一时宿将尽登坛。

妖氛已见夷歌合,旗鼓谁教贼胆寒。

青海莫留蛇豕在,屡廑拊髀问征鞍。

(0)

甲寅秋日·其五

追陪剑履五云端,落落晨星曙色寒。

掷笏谁教鸾羽铩,赐环犹荷主恩宽。

欣传明诏徵岩穴,岂有清朝老钓竿。

风叶飘零凉冷后,上林赢得一枝安。

(0)

傅封君

禁城双阙晓苍苍,丹诏新衔出未央。

日映宝纶浮御幄,天垂睿藻掞宸章。

弧晖高傍薇垣起,婺彩长悬绣斧光。

歌颂万年欢帝泽,莱阶频劝紫霞觞。

(0)

余与李伯襄宫允俱有桐封之役伯襄自上党竣事还相遇汝南喜而有赋·其一

易水君先发,相逢复汝坟。

行过九折坂,踏破万重云。

节并丹霄下,茅从两地分。

南行堪比袂,无事叹离群。

(0)

宋明经授易彭城有道士也其门人祀之索赠一章

伊人振芳躅,恰是郑公乡。

古籍频供枕,寒茅颇映堂。

饔飧资弟子,卦象契羲皇。

门下传经者,谁窥赐也墙。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