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宵不成梦,山雨来空斋。
惆怅故人去,摇落天之涯。
近楹闻宿鸟,阴晦终当偕。
何况连床人,羽翮犹参差。
携灯就檐霤,滴研临间阶。
清宵不成梦,山雨来空斋。
惆怅故人去,摇落天之涯。
近楹闻宿鸟,阴晦终当偕。
何况连床人,羽翮犹参差。
携灯就檐霤,滴研临间阶。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雨滴在空阶上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首句“清宵不成梦”,点明了时间是在深夜,诗人难以入眠,暗示了内心的纷扰与不安。接着,“山雨来空斋”一句,通过山雨的侵袭,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惆怅故人去,摇落天之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摇落”一词,既指自然界的秋风落叶,也暗喻了时光流逝,友情的离散,增添了诗的哀愁色彩。
“近楹闻宿鸟,阴晦终当偕”中,“楹”指的是房屋的柱子,诗人听到屋檐下的宿鸟声,似乎在寻找归宿,这与诗人的内心状态形成共鸣,暗示了诗人渴望找到心灵的寄托。
“何况连床人,羽翮犹参差”则将思绪转向了与友人的关系,通过“连床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同时“羽翮犹参差”暗示了彼此间的差异或距离,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携灯就檐霤,滴研临间阶”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雨夜中的行动,借着灯光观察雨滴落在台阶上的景象,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也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思念与自然景象时的复杂心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君后辈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
华屋坐来能几日,夜台归去便千秋。
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
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对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