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容貌变化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比较十年前后的形象,抒发了对衰老和生命短暂的感悟。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这两句从外表描绘出诗人的衰老,从年轻时的英俊到中年后的沧桑,反映了时间对人生容颜的无情刻画。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这两句通过比较,强调了十年来自己的衰老以及与世间共同承受的苦难,突出了时间带来的变化是无法挽回的。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这句诗表达了对自身过去与现在形象之间的沉默对视,借用“如弟对老兄”的比喻,传达了一种自我之间的亲情和对话。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这两句则表达了即便是别人看到,也会感慨平生的无常,而羲和(古代天文官员)所象征的时间流逝,更是不以个人的衰老而有所停留。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尽管身体随着日月而衰老本是自然之事,但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在“凌烟阁”这样的高处留下自己的功绩与名字。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价值的追求,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力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不朽之名的渴望和遗憾。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
《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于晨兴看山为宜》【宋·吴儆】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
https://shici.929r.com/shici/lXzL8G.html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化何。
安得短篷岩下濑,长看清影照寒波。
额扣龙墀苦。对南宫、春风侍女,掉头不顾。
烽火连营家万里,漠漠黄沙吹雾。
莽关塞、白狼玄兔。
如此江山俱破碎,似输棋、局满枰无路。
弹血泪,迸如雨。轻帆且问夔州戍。
俯江流、桑田屡改,阵图犹故。
抱此孤忠长耿耿,痛恨年华不与。
但月落、荒洲绝屿。
君与鹤山皆人杰,倘功名、到手还须做。
平滟滪,洗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