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出前山去,得闲唯访僧。
窗寒依瘦石,屋老络枯藤。
赴饭听堂鼓,看书傍佛灯。
西南有孤塔,扶杖亦时登。
懒出前山去,得闲唯访僧。
窗寒依瘦石,屋老络枯藤。
赴饭听堂鼓,看书傍佛灯。
西南有孤塔,扶杖亦时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寓居寺庙中的闲适生活。首句“懒出前山去”流露出诗人的恬淡心境,不愿轻易离开宁静的山寺。接下来的“得闲唯访僧”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亲近和对佛法的向往。
“窗寒依瘦石,屋老络枯藤”两句通过环境的刻画,展现了寺庙的古老与清寂,窗户透出的寒意,以及攀附在老屋上的枯藤,都烘托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赴饭听堂鼓,看书傍佛灯”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单,听着寺庙的钟鼓声去食堂用餐,借着佛灯的微光阅读经书,充满了禅意和修行的气息。
最后两句“西南有孤塔,扶杖亦时登”,诗人不时地拄杖登上寺中的孤塔,远眺四周,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孤独宁静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寄居寺庙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富有禅意和生活哲理。
欲暑还凉,如春有意重归。
春若归来,任他莺老花飞。
轻雷澹雨,似晚风、欺得单衣。
檐声惊醉,起来新绿成围。回首分携。
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鸣琴再抚,将清恨、都入金徽。
永怀桥下,系船溪柳依依。
姮娥万古,算清光常共、水清山绿。
我欲蓬莱风露顶,眇视寰瀛一粟。
携手群仙,广寒游戏,玉砌琉璃屋。
归来一笑,葛陂还访骑竹。
此夕纵饮清欢,吸寒辉万丈、快如飞瀑。
倾倒银河斟斗杓,莫问人间荣辱。
独倚阑干,浩歌长啸,惊堕云飞鹄。
乱呼蟾兔,捣霜为驻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