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翠云寺》
《翠云寺》全文
宋 / 赵崇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杖屦入云端,天空眼力宽。

地因山气湿,窗带瀑声寒。

隐几俗氛远,捲帘僧梦残。

相逢隐沦者,妙语亦翻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uìyún
sòng / zhàochóng

zhàngyúnduāntiānkōngyǎnkuān

yīnshān湿shīchuāngdàishēnghán

yǐnfēnyuǎnjuǎnliánsēngmèngcán

xiāngféngyǐnlúnzhěmiàofānlán

注释
杖屦:拐杖和鞋子,指代登山。
云端: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的地方。
山气:山中的雾气或气息。
湿:湿润,形容因山气而带来的湿润感。
隐几:倚着几案,表示闲适的生活方式。
俗氛:世俗的气氛或尘世的喧嚣。
僧梦:僧人的梦境,可能象征超脱尘世的心境。
翻澜:翻腾不息,形容妙语激发的情感波澜。
翻译
拄杖登山,视野开阔如入云端。
大地因山的气息而湿润,窗户边回荡着瀑布的寒声。
倚着几案,世俗的纷扰远离,拉开窗帘,僧人的梦境破碎。
与隐居之人相遇,妙语连珠,如同激起层层涟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崇嶓在翠云寺的游历与感悟。首句“杖屦入云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徒步登山,仿佛步入云端的场景,显示出对自然的亲近和探索精神。次句“天空眼力宽”,通过登高望远,诗人的眼界开阔,心境也随之变得宽广。

第三句“地因山气湿”,写出了山间环境的湿润清新,暗示着诗人身处的翠云寺周围环境的宁静与生机。第四句“窗带瀑声寒”,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独特氛围,窗外瀑布声清凉,增添了禅意与静谧。

第五句“隐几俗氛远”,诗人坐在简朴的几案旁,远离尘世的纷扰,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捲帘僧梦残”,通过卷起窗帘的动作,暗示僧人的生活节奏和诗人暂作停留的禅意梦境。

整首诗以景抒情,通过描绘翠云寺的自然景色和僧人生活的点滴,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志同道合者的相遇带来的欣喜。诗人妙语连珠,使得这幅山水画卷中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作者介绍

赵崇嶓
朝代:宋

赵崇嶓字汉宗,号白云,南丰人。生于庆元四年(1198),商王元份八世孙。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石城令,改淳安。尝上疏极论储嗣未定及中人专横。官至大宗正丞。卒于宝祐四年(1256)以前。有《白云稿》。《宋史·宗室世系表》:商王元份九世孙汝悉长子。诗词兼有。
猜你喜欢

读金桧门总宪观剧绝句·其二

忆从戊戌来京师,舞场日涉评妍媸。

从知北调盛弦索,昆弋非复承平时。

(0)

宫词·其五十九

斗草深宫玉槛前,青蒲如箭荇如钱。

不知红药栏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钿。

(0)

自入北界虏人候迓供帐每进益恭少尝至契丹者皆云异他日示陈副使希元

和亲虽复用诸儒,圣德由来北服胡。

天子今成大父行,匈奴自号儿单于。

女真守燎羯圉马,渤海西道奚前驱。

塞外始知汉使贵,留犁挠酒直区区。

(0)

和圣俞逢卖梅花五首·其四

安得繁英种满园,风前月下共方樽。

放歌起舞浓阴里,长使清香濯醉魂。

(0)

江梅

江南谁折一枝春,玉骨冰肤画不真。

撩乱清香随驿使,尘埃满眼正愁人。

(0)

种花五首·其二

弱柳海棠虽晚栽,翠眉红脸已齐开。

蜀姬艳色巴姬舞,并送春愁入眼来。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