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全文
宋 / 张孝祥   形式: 词  词牌: 二郎神

闷来无那,暗数尽、残更不寐。念楚馆香车,吴溪兰棹,多少愁云恨水。阵阵回风吹雪霰,更旅雁、一声沙际。想静拥孤衾,频挑寒灺,数行珠泪。

凝睇。傍人笑我,终朝如醉。便锦织回鸾,素传双鲤,难写衷肠密意。绿鬓点霜,玉肌消雪,两处十分憔悴。争忍见、旧时娟娟素月,照人千里。

(0)
注释
转调二郎神:词牌名。
《二郎神》的别称。
原唐教坊曲。
此调以柳永《二郎神·炎光谢》为正体,双调一百零四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无那:即无奈。
兰棹:以兰木为棹。
棹,长桨。
回风:旋风。
霰:小雪珠。
灺:灯烛灰烬。
凝睇:注视。
鸾:传说中的神鸟。
素:白绢,用来写信。
双鲤鱼,古人寄信将信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一盖一底,故称。
绿鬓:形容头发鸟亮。
争:怎。
娟娟:明媚美好貌。
翻译
夜已深人已静,却因无法排遣内心的烦闷而久久不能入睡。在无可奈何之际,只好默默数着漏点熬过长夜。原来,回忆着过去的美好往事。在痛苦的现实面前,美好的回忆只会增添忧愁。北风呼啸,雪霰飞舞,在此风雪之夜,他飞向何方,静静的想着眷侣,灯烛灰烬,催泪下不止。
既然睡不着。于是想开了,别人都取笑我,早晚都喝醉了一样。多年未见了,感情与日俱增,不要说远隔千里,难通音讯,即便能捎上书信,有怎么能表达自己的千言万语,又怎么能寄托自己的深深的爱呢? 她肯定头发灰白,人也消瘦,都未老先衰。怎么能忍者相见、以前明媚美好貌的明月,现在还照着你我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转调二郎神·闷来无那》,是一首表达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和怀念之情的词作。开篇“闷来无那,暗数尽、残更不寐”,通过形容夜不能寐,反复计算时间,传递出词人心中的焦虑与失眠,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忧伤。

接着,“念楚馆香车,吴溪兰棹,多少愁云恨水”中,词人通过提及“楚馆香车”和“吴溪兰棹”,将自己的思绪寄托于古典美好的意象之上,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透露出对于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沉愁绪。

“阵阵回风吹雪霰,更旅雁、一声沙际”则描绘出一种寒冷孤寂的境况,通过自然景象来烘托词人内心的悲凉与孤独感。而“想静拥孤衾,频挑寒灺,数行珠泪”中,“孤衾”和“寒灺”形容了夜晚的凄冷,而“数行珠泪”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哀伤与眼泪。

在“傍人笑我,终朝如醉。便锦织回鸾,素传双鲤,难写衷肠密意”这几句中,词人通过自嘲和饮酒来麻痹自己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思念,而“便锦织回鸾,素传双鲤”则是词人试图以物寄情,但终究难以表达心中的深情。

最后,“绿鬓点霜,玉肌消雪,两处十分憔悴。争忍见,旧时娟娟素月,照人千里”中,通过对美好容颜的描绘和“旧时娟娟素月”的回忆,再次强调了词人内心深切的相思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词作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用典,用以传递出词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沉情感。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
朝代:宋   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生辰:1132年-1169年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猜你喜欢

送省己上人归太原

惜别听边漏,窗灯落烬重。

寒僧回绝塞,夕雪下穷冬。

出定闻残角,休兵见坏锋。

何年更来此,老却倚阶松。

(0)

建水旧传刘夜坐,螺川新有夏江城。

(0)

避世翁

海上一蓑笠,终年垂钓丝。

沧洲有深意,冠尽何由知。

直钩不营鱼,蜗室无妻儿。

渴饮寒泉水,饥餐紫朮芝。

鹤发披两肩,高怀如澄陂。

曾闻仙老言,云是古鸱夷。

石窦閟雷雨,金潭养蛟螭。

乘槎上玉津,骑鹿游峨嵋。

以人为语默,与世为雄雌。

兹焉乃磻溪,豹变应须时。

自古隐沦客,无非王者师。

(0)

罢官后却归旧居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

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乾。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渔竿。

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0)

地偏云自起,日暮山更深。

(0)

景阳宫井

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

舜没苍梧万里云,却不闻将二妃去。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