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依山宅,小园佳趣饶。
无求上知识,安分足逍遥。
早起勤持咒,迟归醉弄箫。
即斯仙佛侣,愧我逐尘嚣。
半亩依山宅,小园佳趣饶。
无求上知识,安分足逍遥。
早起勤持咒,迟归醉弄箫。
即斯仙佛侣,愧我逐尘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诗人居住在半亩依山的小宅中,小园里充满了自然之美,无需寻求他人的认可,满足于现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清晨,他勤奋地诵读咒语,傍晚归来时,手持酒樽,悠然自得地吹奏着箫笛,享受着与仙佛为伴的时光。然而,这样的生活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此感到一丝愧疚,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隐逸生活的独特审美和价值取向。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祗奉万年酬。
三曰:君不见释梵诸天寿亿垓,天上人间去复来。
君又不见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
轮王释梵作何因,祗是弘隆大乘福。
自古皇王与贤哲,顶敬心师刻金玉。
报通三世释迦言,莫将梁武为题目。
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师百僚。
代天理物映千古,布发掩泥非一朝。
大哉释梵轮王璞,已矣何人继先觉。
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