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曰:君不见释梵诸天寿亿垓,天上人间去复来。
君又不见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
轮王释梵作何因,祗是弘隆大乘福。
自古皇王与贤哲,顶敬心师刻金玉。
报通三世释迦言,莫将梁武为题目。
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师百僚。
代天理物映千古,布发掩泥非一朝。
大哉释梵轮王璞,已矣何人继先觉。
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
三曰:君不见释梵诸天寿亿垓,天上人间去复来。
君又不见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
轮王释梵作何因,祗是弘隆大乘福。
自古皇王与贤哲,顶敬心师刻金玉。
报通三世释迦言,莫将梁武为题目。
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师百僚。
代天理物映千古,布发掩泥非一朝。
大哉释梵轮王璞,已矣何人继先觉。
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
这是一首充满了佛教色彩的诗歌,通过对宇宙万物和佛祖释迦牟尼的崇拜,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与智慧的追求。诗中的“君不见释梵诸天寿亿垓”一句,就已经开启了一种宏大的时间尺度,让读者感受到超脱于凡世之上的境界。而“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则描绘了一个壮丽的佛教世界,其中的“轮王释梵作何因,祗是弘隆大乘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宗教情怀。
诗人通过对历史上圣贤与皇王的崇敬,以及对佛祖智慧的传承,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文化认同。尤其是在“报通三世释迦言,莫将梁武为题目”一句中,诗人的意志表达得异常鲜明,他在区分历史事件与佛教真理之间的差别,强调了对后者的尊崇。
接下来的“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师百僚”则是诗人对于唐朝文化繁荣景象的描绘,其中包括了多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名字。他们的智慧和成就如同宝贵的遗产,被后世所传颂。
最后,“大哉释梵轮王璞,已矣何人继先觉”则是诗人对于佛祖智慧的赞叹,以及对未来是否有人能够承载这种智慧的疑问。全诗以“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收尾,不仅强调了这番话语的珍贵,更暗示了这首诗歌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文化传递。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佛学知识和文学功底,而且还反映出了一种对于精神世界的永恒追求和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
筋骸已衰惫,形影仍分诀。
梓州二千里,剑门五六月。
岂是远行时,火云烧栈热。
何言巾上泪,乃是肠中血。
念此早归来,莫作经年别。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雪鬓萧然两颊红,人间随处见神通。
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
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
巉巉骨法吾能相,难著凌烟剑佩中。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