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
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
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
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
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迷人的云彩画面。"霭霭纷纷不可穷"一句,形容云层浓密而深远,没有尽头。"戛笙歌处尽随龙"则是说音乐和歌声似乎随着龙的身影在云中游走。这两句描绘了云的壮丽景象。
接着"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诗人用宏伟的画面形容云的流动与变化,它们如同仙境中的银河一般,悠长而又神秘。巫山十二峰则是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云彩归依于此,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美。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这两句,则描写了云中的瑞气,每当它们出现,就好像带来了祥瑞之物。而即便是在避风的所在,也能看到云中仿佛有松树悬挂,这些意象都极富想象力。
最后,"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美丽云景的赞叹之情。这里的“翠染”形容的是如同翠绿色的装饰,而“双蝉鬓”则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意味着云彩甚至能与人的装扮相媲美。"镜里朝朝近玉容"则是说每天早上看着镜中自己的面容,都似乎与那玉一般的云景相似,这里的“玉容”既形容了诗人对云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清洁与高雅。
整首诗通过对云彩壮观、神秘和变化无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