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岩上景奇哉,突兀山头眼界开。
紫岭石疑乌帽落,碧空云想白衣来。
倾觞可养双颐晕,对菊还怜百草颓。
九日登高人尽醉,不知何处是天台。
翠屏岩上景奇哉,突兀山头眼界开。
紫岭石疑乌帽落,碧空云想白衣来。
倾觞可养双颐晕,对菊还怜百草颓。
九日登高人尽醉,不知何处是天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元兴岩上登高远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感慨。首联“翠屏岩上景奇哉,突兀山头眼界开”以翠绿的岩石和突起的山峰为背景,展现出开阔的视野,营造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颔联“紫岭石疑乌帽落,碧空云想白衣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紫色的山岭比作掉落的乌帽,将碧蓝的天空中的白云想象成穿着白衣的人,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变幻。
颈联“倾觞可养双颐晕,对菊还怜百草颓”则转而描写诗人饮酒赏菊的情景,通过“双颐晕”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饮酒后的微醺状态,同时“怜百草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怜爱之情。尾联“九日登高人尽醉,不知何处是天台”以重阳节登高为背景,不仅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向往的仙境——天台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世以千金重,谁能学隐君。
一门名似雨,满座客如云。
志愿生无憾,声华死有闻。
韩碑照原草,含笑有斯文。
昔人一出正朋字,今我惭非行秘书。
人样相看愿元祐,诗章甚雅突黄初。
竞言汲戆犹须复,或谓颜愚亦可如。
把酒对花姑勿论,春行后长莫妨徐。
禁门三五金吾夜,回首青春忽二毛。
池上昔陪王母宴,斗中今直贵人牢。
风生江海龙游远,月满关山鹤唳高。
梦到钧天灯火闹,依然彩笔照宫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