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岁暮杂感十首·其七》
《岁暮杂感十首·其七》全文
清 / 曾国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为臧为否两蹉跎,搔首乾坤踏踏歌。

万事拼同骈拇视,浮生无奈茧丝多。

频年踪迹随波活,大半光阴被墨磨。

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曾国藩所作的《岁暮杂感十首(其七)》。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句“为臧为否两蹉跎”揭示了作者在人生的得失之间徘徊,不知所措,暗示了对仕途或理想的迷茫。“搔首乾坤踏踏歌”形象地描绘了他内心的焦虑与无奈,通过动作和歌声来排解困惑。

接下来,“万事拼同骈拇视”比喻将世事看作无关紧要,如同看待多余的手指一样,流露出一种超脱或消极的态度。“浮生无奈茧丝多”则感叹人生的琐碎和束缚,如同蚕丝般缠绕,难以摆脱。

“频年踪迹随波活”写出了诗人多年以来的生活状态,仿佛随波逐流,没有定性,而“大半光阴被墨磨”则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学问追求的感慨,认为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读书写字之中。

最后两句“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以宝剑自喻,表达出渴望有所作为,斩除生活困扰的决心,但又流露出对何时能实现抱负的期待和疑问。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曾国藩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思考和挣扎。

作者介绍
曾国藩

曾国藩
朝代:清   字:伯函   号:涤生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生辰: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猜你喜欢

阅视赏射

边角悲鸣霜扑地,将校宁甘泼寒戏。

熊旗引队柳营晓,大羽插腰生意气。

虎皮半捲并铁刀,臂鞲蜀锦团雕袍。

士不敢喘那敢骄,肃听号令惟所操。

撚弦唾手试弓刀,例物角花金碗的。

左军右军分两翼,簇簇飞星点红砾。

一麾白羽人肩摩,三军欢踊声鸣鼍。

教头喝赐谁最多,铁丝箭者无以过。

大风飞云歌汉歌,安得一箭开关河。

汉家君王自神武,边头将臣如卧虎。

觉吾目中无此虏,待射金牌大郎主。

石崖天齐勒碑颂,那知援笔无燕许。

(0)

此君室·其九

竹意吾为谁,山曰子非我。

未知回孰贤,自赞午也可。

(0)

此君室·其十

俗士不足语,之子谁与娱。

闭门但痴坐,尔辈宁可无。

(0)

以嗜酒爱风竹卜居此林泉为韵作十小诗·其七

秋云七尺藤,夜雨一卷书。

寂寞空山人,微此谁与居。

(0)

丐祠不获

老马倦长路,归鸿惬深林。

庐山共江左,久已费越吟。

樵川邈何方,岂解操南音。

三书光范门,香火盟初心。

颇闻丞相嗔,竟欲烦窥临。宁知新种梅,条?雪霜侵。

谁与旋移竹,艺此十亩阴。

所嗟饭不足,未能决投簪。

出处方两难,搔首成孤斟。

(0)

送徐太博守莆中

南州高士心如水,夜雨炉亭岁欲环。

朝迹只如初到日,州麾犹在两年间。

秋来竹屋多归梦,天与莆人一破颜。

馆下诸生能恋恋,眼中循吏故班班。

相传士子多于鲫,共喜府公清似山。

庆历谏臣书在否,乾淳文赋笔追还。

郎官红熟海风静,通印子肥春网閒。

心事太平儿女语,诗家尊宿鬓毛斑。

欢迎骑竹来何暮,赠别垂杨不可攀。

办与老夫同一念,不忧吾道久间关。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