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臧为否两蹉跎,搔首乾坤踏踏歌。
万事拼同骈拇视,浮生无奈茧丝多。
频年踪迹随波活,大半光阴被墨磨。
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为臧为否两蹉跎,搔首乾坤踏踏歌。
万事拼同骈拇视,浮生无奈茧丝多。
频年踪迹随波活,大半光阴被墨磨。
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这首诗是清代曾国藩所作的《岁暮杂感十首(其七)》。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句“为臧为否两蹉跎”揭示了作者在人生的得失之间徘徊,不知所措,暗示了对仕途或理想的迷茫。“搔首乾坤踏踏歌”形象地描绘了他内心的焦虑与无奈,通过动作和歌声来排解困惑。
接下来,“万事拼同骈拇视”比喻将世事看作无关紧要,如同看待多余的手指一样,流露出一种超脱或消极的态度。“浮生无奈茧丝多”则感叹人生的琐碎和束缚,如同蚕丝般缠绕,难以摆脱。
“频年踪迹随波活”写出了诗人多年以来的生活状态,仿佛随波逐流,没有定性,而“大半光阴被墨磨”则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学问追求的感慨,认为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读书写字之中。
最后两句“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以宝剑自喻,表达出渴望有所作为,斩除生活困扰的决心,但又流露出对何时能实现抱负的期待和疑问。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曾国藩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思考和挣扎。
边角悲鸣霜扑地,将校宁甘泼寒戏。
熊旗引队柳营晓,大羽插腰生意气。
虎皮半捲并铁刀,臂鞲蜀锦团雕袍。
士不敢喘那敢骄,肃听号令惟所操。
撚弦唾手试弓刀,例物角花金碗的。
左军右军分两翼,簇簇飞星点红砾。
一麾白羽人肩摩,三军欢踊声鸣鼍。
教头喝赐谁最多,铁丝箭者无以过。
大风飞云歌汉歌,安得一箭开关河。
汉家君王自神武,边头将臣如卧虎。
觉吾目中无此虏,待射金牌大郎主。
石崖天齐勒碑颂,那知援笔无燕许。
老马倦长路,归鸿惬深林。
庐山共江左,久已费越吟。
樵川邈何方,岂解操南音。
三书光范门,香火盟初心。
颇闻丞相嗔,竟欲烦窥临。宁知新种梅,条?雪霜侵。
谁与旋移竹,艺此十亩阴。
所嗟饭不足,未能决投簪。
出处方两难,搔首成孤斟。
南州高士心如水,夜雨炉亭岁欲环。
朝迹只如初到日,州麾犹在两年间。
秋来竹屋多归梦,天与莆人一破颜。
馆下诸生能恋恋,眼中循吏故班班。
相传士子多于鲫,共喜府公清似山。
庆历谏臣书在否,乾淳文赋笔追还。
郎官红熟海风静,通印子肥春网閒。
心事太平儿女语,诗家尊宿鬓毛斑。
欢迎骑竹来何暮,赠别垂杨不可攀。
办与老夫同一念,不忧吾道久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