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倦长路,归鸿惬深林。
庐山共江左,久已费越吟。
樵川邈何方,岂解操南音。
三书光范门,香火盟初心。
颇闻丞相嗔,竟欲烦窥临。宁知新种梅,条?雪霜侵。
谁与旋移竹,艺此十亩阴。
所嗟饭不足,未能决投簪。
出处方两难,搔首成孤斟。
老马倦长路,归鸿惬深林。
庐山共江左,久已费越吟。
樵川邈何方,岂解操南音。
三书光范门,香火盟初心。
颇闻丞相嗔,竟欲烦窥临。宁知新种梅,条?雪霜侵。
谁与旋移竹,艺此十亩阴。
所嗟饭不足,未能决投簪。
出处方两难,搔首成孤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经世事的老者,骑着疲惫的马匹,踏上归家的长路。鸿鸟已深入林中,是老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写照。庐山与江左的共享,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久已费越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沉浸和自得。
樵川之邈何方,是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的表达。岂解操南音,则是诗人希望能够听到来自南国的乐音,以慰藉自己的心灵。三书光范门,香火盟初心,显示了诗人对往昔岁月和故土的深情。
颇闻丞相嗔,竟欲烦窥临,是诗人对于现实政治局势的不满与无奈之情。而宁知新种梅,条条雪霜侵,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虽然生活困顿,但仍然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憧憬。
谁与旋移竹,艺此十亩阴,是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微薄成就的自豪。所嗟饭不足,未能决投簪,则是诗人的无奈和对现实困境的哀叹。
出处方两难,搔首成孤斟,是诗人在困顿中寻找出路的艰辛,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忧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生活体验。
老去空嗤守钱虏,我亦无钱买田亩。
未容残月喘吴牛,空对杏花耕宿雨。
昨宵夜诵偶连明,今日晨炊忽停午。
长腰闻有尺素书,腹饱先悬待椎鼓。
浣花老人殊可怜,忍饥更索饥肠语。
故人禄米肯长供,司业酒钱时亦与。
平生无句可惊人,未审何由坐斯苦。
几时去作多田君,满田䆉稏多黄云。
长年饱饭作谷伯,且免劳人勤指囷。
驱车入秋原,懞懞尽禾黍。
田父刈且歌,笑言杂儿女。
路傍骑马翁,下与田父语。
问言田家劳,云何乐如许。
父老仰天叹,恳款话心膂。
今年遭岁凶,夏旱连秋暑。
谁知勤饷妇,社瓮刍绿醑。
君看西来蝗,落地辄盖土。
入境不入田,食草不食秬。
老农亦何幸,此乐讵天与。
为言相君贤,为惠寔在汝。
群凶满江淮,杀气自消阻。
微虫初何知,仁者亦复与。
知公意在民,有谷宁忍咀。
劝尔但自欢,蝗来不须禦。
六朝固陵夷,佳士亦间出。
风流数后来,诸江有人物。
总持伟文采,文通颇超越。
清忠若休映,对贼能抵突。
定知苏属国,不为延明屈。
斯人黄卷中,愿见未可必。
谁知有来云,遂入诸子室。
相从忽三年,不见无十日。
人生会相别,此别殊惨慄。
相望渺江湖,时危盗如栉。
愿言加餐饭,栖迟且蓬荜。
时来亦腾骞,安用苦密勿。
尺素倘可通,公当念伊郁。
我卜我居,于城之隅。缭以群山,带以清渠。
日出扶桑,月翳金枢。朝云夕烟,变灭卷舒。
乔木丰草,蔚其周庐。群书在床,浊酒在壶。
蹒跚簪裾,亦复晏如。淮水之游,谁脂我车。
逮其归而,四壁其徒。柔柯既剪,稚竹日疏。
山为改容,木为槁枯。吾亦浩然,言念归与。
今我来思,为之踌躇。扊扅在门,鞿靮在涂。
驾言曷归,杜门寔娱。寒止皲瘃,饥止瘠臞。
人谁不死,焉识其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