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题为《圣贤》。诗人通过对圣贤特性的探讨,揭示了圣贤之间的个性差异和情感对立。首句“圣贤性分良难并”,强调了圣贤间的独特性格难以完全一致,暗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接下来,“好恶情怀岂得同”进一步阐述了圣贤对于善恶、喜好和情感的态度可能存在分歧,暗示了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复杂性。诗人以荀子和孟子为例,指出即使是儒家内部,如荀子与孟子的思想也有不同,以此说明圣贤之间观点的多样性。
“召公心未悦周公”借召公和周公的故事,表达出即使在古代贤者之间,也存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体现了历史上的真实冲突。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这两句,诗人认为试图让所有人达到同样的高标准是困难的,而且评价他人时需要明辨是非,不能盲目或偏颇。
最后两句“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诗人认为,尽管圣贤之间有差异,但这并不奇怪,真正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难,力行其道,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举例,赞扬了圣贤们的独立思考和坚定行动,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差异性。
我爱青山好,衡山镇南极。
连峰叠翠西池西,五峰新亭面相直。
乔岳峥嵘天地中,飘零身寄衡山侧。
衡山之峰七十二,奔走芙蓉尽供职。
紫盖峰头走日东,不朝芙蓉理莫测。
芙蓉峰巅栖白鹤,今人不见双飞翼。
应是赤霄随凤游,远向青田谋雁食。
逍遥九皋鸣闻天,奇踪只许群仙识。
平生苦无适俗韵,置身大禹巡方域。
云舒烟卷试怀抱,月下风前得消息。
四时有酒兼有花,百年无丧亦无得。
尽教人作画图传,杖藜见我看山色。
一官如许冷,况复是清贫。
槐市风何古,兰亭本却真。
春行蓬岛外,月满鉴湖滨。
想得同吟者,携诗举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