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亩先曾集素霙,缤纷又拂岁峥嵘。
得无留滞青春色,况复蔽亏红日明。
司历不能分昼刻,勾芒何处待时行。
岂如直近农耕候,万耳听来甘雨声。
南亩先曾集素霙,缤纷又拂岁峥嵘。
得无留滞青春色,况复蔽亏红日明。
司历不能分昼刻,勾芒何处待时行。
岂如直近农耕候,万耳听来甘雨声。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末尾立春之后的降雪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花飘落的情景,以及雪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句“南亩先曾集素霙”描绘了雪花在田间聚集的场景,接着“缤纷又拂岁峥嵘”则展现了雪花纷飞,拂过岁月的痕迹,寓意着新旧交替的季节变换。诗人通过“得无留滞青春色,况复蔽亏红日明”表达了对春天色彩的期待,以及雪后阳光被遮挡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
“司历不能分昼刻,勾芒何处待时行”两句,运用了古代历法和农业神勾芒的典故,表达了时间与自然节气的关系,以及对适时播种的渴望。最后,“岂如直近农耕候,万耳听来甘雨声”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春耕季节的期待,以及对甘霖的向往,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和谐,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农业生产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昔年在伊洛,林壑每相从。
对扫竹下榻,坐思湖上峰。
自言伊洛波,每起沧洲忆。
今兹道行游,千里东南国。
都门汴河上,柳色入青烟。
流水向淮浦,归人随越船。
东南遍林巘,万壑新流满。
小桂绿应芳,江春行已晚。
蔼蔼赤城阴,依依识古岑。
一去谁复见,石桥云雾深。
秋露蔼已繁,迢迢星汉回。
皎洁庭际月,流光依井苔。
有客爱凉景,幽轩为君开。
所思不可极,但慰清风来。
剥剥复啄啄,柴门惊鸟雀。
故人千里驾,信士百金诺。
搢绅相趋动颜色,闾巷欢呼共嗟愕。
顾我非惟慰寂寥,于时自可警偷薄。
事国十年忧患同,酣歌几日暂相从。
酒醒初不戒徒驭,归思瞥起如飞鸿。
车马阒然人已去,荷锄却向野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