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锡江头十载馀,师心纯静到真如。
更嫌城郭人来近,移入白云深处居。
卓锡江头十载馀,师心纯静到真如。
更嫌城郭人来近,移入白云深处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选择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纯净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通过“卓锡江头十载馀”,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僧人在江边静修多年,内心逐渐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状态。“师心纯静到真如”则直接点明了其内心的纯净已达到了佛教中“真如”的境界,即超越了凡俗,达到了精神上的最高层次。
“更嫌城郭人来近”一句,表达了僧人对城市喧嚣和人群的反感,他渴望的是一个更加清净、远离尘世的地方。因此,“移入白云深处居”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迁移,更是心灵上的解脱,象征着僧人追求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纷扰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外在环境的高雅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美的向往。
豫章之热真毒淫,六月巳破仍不禁。
赤云行空日在地,万里一望炎烟深。
东蒸扶桑干欲槁,黑河水乾龙不吟。
院松亭亭我所爱,比遭摧炙无好阴。
纵令跣足欲何往,此地寸冰如寸金。
层檐大厦尚喘喙,矫屋茅堂泪满襟。
滕王有阁高百寻,阁下澄江清映心。
紫薇使者卧其上,卷幔恰对西山岑。
赤脚门子摇大扇,行坐吟哦挥素琴。
几欲往访簿书积,岂我无酒同谁斟。
亭午蕴隆潭水沸,蛟蜃下徙鼋鼍沉,何况走原兽、栖枝禽。
呜呼豫章之热其苦有如此,而我胡为营营与世争华簪。
迅风会高云,逝逝曷能巳。
朝耸冠剑驰,夕暮遭累系。
荣辱邈何因,嘅嘅昧成理。
湖程莽复阔,滩溜于春驶。
肃肃东骛帆,晨夜不得止。
仰睇啼柯猿,俛伤跃清鲤。
一言季布召,斥以一言毁。
从古谁靡然,寄语求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