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寒作阵。正绣幕重重,一枝斜隐。
当时曾在,春宵底、照足美人春困。
云沈雨重,谢倦眼、看承逾俊。
珊枕畔、翠袖轻遮,怕他隔帘风紧。
如今长伴空床,风也弄孤灯,闪成青晕。
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钗声韵。金荷渐烬。
结遍釭花无准。问红蜡、今夜和愁,烧残几寸。
五更寒作阵。正绣幕重重,一枝斜隐。
当时曾在,春宵底、照足美人春困。
云沈雨重,谢倦眼、看承逾俊。
珊枕畔、翠袖轻遮,怕他隔帘风紧。
如今长伴空床,风也弄孤灯,闪成青晕。
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钗声韵。金荷渐烬。
结遍釭花无准。问红蜡、今夜和愁,烧残几寸。
这首词以烛为题,描绘了烛光与情感的交织。词人巧妙地将烛的形态、光影与人的思绪、情感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氛围。
“五更寒作阵”,开篇即点明时间与环境,寒气如同阵列般袭来,暗示着孤独与寒冷。接着,“绣幕重重,一枝斜隐”描绘了烛光在华丽的帷幕中若隐若现的景象,既展现了烛的美丽,又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隐秘与复杂。
“当时曾在,春宵底、照足美人春困。”这里通过回忆昔日的美好时光,映射出主人公对过去幸福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云沈雨重,谢倦眼、看承逾俊。”进一步描绘了烛光下人物的疲惫与期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
“珊枕畔、翠袖轻遮,怕他隔帘风紧。”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保护所爱之物的小心与谨慎,同时也流露出对外界环境的担忧与不安。
“如今长伴空床,风也弄孤灯,闪成青晕。”词人通过描述烛光在空床上摇曳不定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外界环境对其情绪的影响。
“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钗声韵。”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主人公的心比作瘦弱的兰花,表达了其内心世界的脆弱与敏感。同时,通过“玉钗声韵”的掉落,暗示了主人公情感的失落与变化。
“金荷渐烬。结遍釭花无准。”“金荷”象征着烛台,随着烛火的逐渐熄灭,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与情感的终结。而“结遍釭花无准”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藏与不舍。
最后,“问红蜡、今夜和愁,烧残几寸。”词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当前情感状态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希望烛光能陪伴自己度过难关的愿望。
整首词通过烛光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情感与内心世界,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