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烛新.咏烛》
《玉烛新.咏烛》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玉烛新

五更寒作阵。正绣幕重重,一枝斜隐。

当时曾在,春宵底、照足美人春困。

云沈雨重,谢倦眼、看承逾俊。

珊枕畔、翠袖轻遮,怕他隔帘风紧。

如今长伴空床,风也弄孤灯,闪成青晕。

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钗声韵。金荷渐烬。

结遍釭花无准。问红蜡、今夜和愁,烧残几寸。

(0)
鉴赏

这首词以烛为题,描绘了烛光与情感的交织。词人巧妙地将烛的形态、光影与人的思绪、情感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氛围。

“五更寒作阵”,开篇即点明时间与环境,寒气如同阵列般袭来,暗示着孤独与寒冷。接着,“绣幕重重,一枝斜隐”描绘了烛光在华丽的帷幕中若隐若现的景象,既展现了烛的美丽,又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隐秘与复杂。

“当时曾在,春宵底、照足美人春困。”这里通过回忆昔日的美好时光,映射出主人公对过去幸福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云沈雨重,谢倦眼、看承逾俊。”进一步描绘了烛光下人物的疲惫与期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

“珊枕畔、翠袖轻遮,怕他隔帘风紧。”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保护所爱之物的小心与谨慎,同时也流露出对外界环境的担忧与不安。

“如今长伴空床,风也弄孤灯,闪成青晕。”词人通过描述烛光在空床上摇曳不定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外界环境对其情绪的影响。

“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钗声韵。”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主人公的心比作瘦弱的兰花,表达了其内心世界的脆弱与敏感。同时,通过“玉钗声韵”的掉落,暗示了主人公情感的失落与变化。

“金荷渐烬。结遍釭花无准。”“金荷”象征着烛台,随着烛火的逐渐熄灭,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与情感的终结。而“结遍釭花无准”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藏与不舍。

最后,“问红蜡、今夜和愁,烧残几寸。”词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当前情感状态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希望烛光能陪伴自己度过难关的愿望。

整首词通过烛光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情感与内心世界,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力。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和李自得题咏小园上下平韵三十首·其十二十二文

自从东郭隐,已谢北山文。

诗许山僧校,名羞女子闻。

一竿严濑月,数亩鹿门云。

借问鸳班客,何如鸥鹭群?

(0)

秋莲盛开

蹉跎伤往事,抱膝厌书空。

旧疾生多雨,馀酲析好风。

幽怀从澹荡,老景任穷通。

莫笑栽莲晚,秋花盛作红。

(0)

秋夜雨

绝塞闻茄泪,虚窗听雨心。

共牵千种恨,并是一悲音。

已厌宾鸿叫,还添蟋蟀吟。

乡关凭梦去,莽莽水云深。

(0)

金陵秋兴六首·其三

一作愁霖唱,寒蛩亦和歌。漏天谁复补?

浊浪更扬波。瓮牖嗟薪桂,侯门换绮罗。

沉沉江路黑,时报绿林过。

(0)

滕县遇雨

催归秋思急,风雨转凄凄。

湿气沉烟火,潢流断路溪。

郊原浑欲晦,乡国望逾迷。

错报黄昏候,隔林闻午鸡。

(0)

题谭子草玄亭

一片冰心隔市廛,闲来卜筑帝城偏。

翛然虚室能生白,率尔挥毫学草玄。

径外小桥澄水木,檐前远岫澹云烟。

问奇载酒谁同醉,妙趣休将醒者传。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