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东郭隐,已谢北山文。
诗许山僧校,名羞女子闻。
一竿严濑月,数亩鹿门云。
借问鸳班客,何如鸥鹭群?
自从东郭隐,已谢北山文。
诗许山僧校,名羞女子闻。
一竿严濑月,数亩鹿门云。
借问鸳班客,何如鸥鹭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首句“自从东郭隐,已谢北山文”点明了主人公从尘世退隐,不再涉足官场文书,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接着,“诗许山僧校,名羞女子闻”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纯粹追求,不为世俗名利所动,更愿意与山中的僧侣交流,而非让自己的名声传入女子之耳,暗示了他对传统社会价值观的超越。
“一竿严濑月,数亩鹿门云”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一竿垂钓,月光洒落,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照;数亩田地,云雾缭绕,象征着隐逸生活的自由与宁静。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简单生活、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的向往。
最后,“借问鸳班客,何如鸥鹭群?”以设问的方式,将诗人与世俗的“鸳鸯班客”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隐逸生活的推崇。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韩侯英誉重雄藩,猺獞闻知胆已寒。
诗礼旧曾歌郤谷,龙泉尚拟斩楼兰。
营连邕莞烟生灶,夜度昆崙月满关。
道路行人传令肃,边陲黎庶沐恩宽。
屯兵晓日明金甲,跃马南薰拂绣鞍。
克敌一生存远略,思亲千里报平安。
闲将景物归吟幌,常见风云护将坛。
报国丹心坚似石,平蛮勋业重如山。
高情久与梅花共,行橐应无薏苡还。
早晚凯还笳鼓竞,捷书先已到金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