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愁霖唱,寒蛩亦和歌。漏天谁复补?
浊浪更扬波。瓮牖嗟薪桂,侯门换绮罗。
沉沉江路黑,时报绿林过。
一作愁霖唱,寒蛩亦和歌。漏天谁复补?
浊浪更扬波。瓮牖嗟薪桂,侯门换绮罗。
沉沉江路黑,时报绿林过。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秋日的景象,充满了深沉与忧郁的情感。诗人以“一作愁霖唱,寒蛩亦和歌”开篇,将秋雨的愁绪与寒蛩的哀鸣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漏天谁复补?浊浪更扬波”,诗人借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忧虑,似乎在质疑为何天不补漏,浊浪依旧翻腾,暗喻世道的混乱与不公。
“瓮牖嗟薪桂,侯门换绮罗”两句,通过对比贫富差距,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瓮牖,指穷苦人家简陋的窗户;薪桂,象征珍贵的木材,这里比喻贫困;侯门,贵族之家;绮罗,华丽的衣物,代表富贵。这两句通过贫穷与富裕的鲜明对比,展现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最后,“沉沉江路黑,时报绿林过”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的景象,江面漆黑一片,绿林中的盗贼不时经过,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社会治安的动荡不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和对正义、公平的渴望。
西江江水长,鼎湖湖山美。
屏障对衙斋,看山日隐几。
游山胜看山,登临兴忽起。
西人有铁君,东道是包子。
轮舟逆水行,布帆冲风驶。
顷刻到山门,山僧沿岸俟。
预备数竹兜,毋劳双屐齿。
茅屋两三家,稻田八九里。
既至半山亭,少住停芳趾。
主人命治庖,布席陈八簋。
食讫复前行,拾级互逦迤。
纡回苔石阶,层层高尺咫。
老树当路隅,疏钟度林里。
佛寺隐山腰,寺外环垣垝。
隙地起楼房,高墙筑壁垒。
红白间草花,青苍缠葛藟。
老僧亦不俗,见客询姓氏。
知是长官来,面目色然喜。
丹荔与黄蕉,浮瓜杂沈李。
通竹引山泉,煮茶甘且旨。
敬客结佛缘,邀我究禅理。
顾兹清净地,心胸涤尘滓。
振衣最高峰,游兴尚未靡。
独鹤与高飞,众山皆俯视。
怪石远如人,健牛小于蚁。
矗地青芙蓉,屹立成鼎峙。
树影阴满衫,云气寒生屣。
忽闻山麓间,有声震入耳。
山僧前致词,举手前山指。
瀑布从空悬,日夜喧无已。
百丈碧琉璃,嵌补在山觜。
排决天上泉,汇归成涯涘。
我疑上有龙,扬髯长喷水。
渔梁已巨观,匡庐可窃比。
咽石乱流声,入壑清见底。
濯足挹清流,坐石叹观止。
《游鼎湖山三十六韵》【清·许南英】西江江水长,鼎湖湖山美。屏障对衙斋,看山日隐几。游山胜看山,登临兴忽起。西人有铁君,东道是包子。轮舟逆水行,布帆冲风驶。顷刻到山门,山僧沿岸俟。预备数竹兜,毋劳双屐齿。茅屋两三家,稻田八九里。既至半山亭,少住停芳趾。主人命治庖,布席陈八簋。食讫复前行,拾级互逦迤。纡回苔石阶,层层高尺咫。老树当路隅,疏钟度林里。佛寺隐山腰,寺外环垣垝。隙地起楼房,高墙筑壁垒。红白间草花,青苍缠葛藟。老僧亦不俗,见客询姓氏。知是长官来,面目色然喜。丹荔与黄蕉,浮瓜杂沈李。通竹引山泉,煮茶甘且旨。敬客结佛缘,邀我究禅理。顾兹清净地,心胸涤尘滓。振衣最高峰,游兴尚未靡。独鹤与高飞,众山皆俯视。怪石远如人,健牛小于蚁。矗地青芙蓉,屹立成鼎峙。树影阴满衫,云气寒生屣。忽闻山麓间,有声震入耳。山僧前致词,举手前山指。瀑布从空悬,日夜喧无已。百丈碧琉璃,嵌补在山觜。排决天上泉,汇归成涯涘。我疑上有龙,扬髯长喷水。渔梁已巨观,匡庐可窃比。咽石乱流声,入壑清见底。濯足挹清流,坐石叹观止。
https://shici.929r.com/shici/wzP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