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场景,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湿润的大地上,形成一种潮湿而温暖的气息。"雨馀赤日尚如炊"一句,通过对比,将太阳的温度形象化为炖煮的食物,生动地表现了夏日烈日的炙热感。
"亭午青阴不肯移"则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庭院中,午后的阴凉如同一片绿色的幕帐,静谧而宁静,不受外界变化影响。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夏日阳光与庭院阴凉之间的鲜明对照。
接下来的两句"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则写了昆虫在夏季的行为。蜂儿因找不到花朵而绝望于寻觅食物之路,而小蚁则因为遇到了水而被迫改变返回巢穴的路径。这两句通过描绘昆虫的活动,增添了诗中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映出夏季自然界中生物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努力。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一句点明了时间,是中元节(即现在的鬼节)这一天,正值夏日最热的时候,温度达到了初伏的高峰。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让读者感受到夏日炎热的氛围。
最后两句"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则表明尽管在小园中寻找凉爽,但依然难以摆脱夏日的炙热。诗人选择了点燃香料,坐在清凉的地方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唐诗,以此来忘却暑气和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夏季特有的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生活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