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寺石壁,卢公一首诗。
渴读即不渴,饥读即不饥。
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
海神知贵不知价,留向人间光照夜。
长寿寺石壁,卢公一首诗。
渴读即不渴,饥读即不饥。
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
海神知贵不知价,留向人间光照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含曦所作,名为《酬卢仝见访不遇题壁》。诗中通过对长寿寺石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阅读书籍的心灵满足与精神享受,以及他对知识、智慧和美好事物无尽的追求。
“渴读即不渴,饥读即不饥。” 这两句表达了通过阅读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即使在生理上有饥饿感受,也会因为心灵的充实而暂时忘却这些物质需求。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赞美了书籍的力量。
“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 这两句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书中的知识比作海底的珍珠,而读者则是勇敢的探索者,能够深入海底寻找到这些宝贵的智慧结晶。鲸吞海水尽,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全然吸纳的态度,表明诗人对知识的渴望无穷无尽。
“海神知贵不知价,留向人间光照夜。”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智慧和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希望它们能够持续发光,照亮后人的夜路。海神虽然知道珠宝的价值,但不能完全估量其价格,这里暗喻知识和文化遗产的价值难以衡量,而“留向人间光照夜”则表达了诗人对传承知识、智慧的渴望,以及希望这些精神财富能够成为后世的指导之光。
整首诗通过对长寿寺石壁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热爱,以及他希望这些精神遗产能够永远发扬光大。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