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声切月轮斜,起望诸陵忆汉家。
妇女寻芳浑不解,鬓云争插杜鹃花。
子规声切月轮斜,起望诸陵忆汉家。
妇女寻芳浑不解,鬓云争插杜鹃花。
这首元代诗人潘音的《闻鹃》以杜鹃啼鸣为引线,描绘了一幅春日寻芳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季节感和人文情怀。
首句“子规声切月轮斜”,以“子规”即杜鹃鸟的啼鸣作为开篇,其声音凄切,仿佛在月轮倾斜的夜晚中回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月轮斜挂,既点明了时间——夜晚,也暗示了季节——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天的夜晚,月光才会显得如此柔和而略带凉意。
次句“起望诸陵忆汉家”,诗人从个人情感出发,将杜鹃的啼鸣与历史记忆联系起来。他起身远望,思绪飘向了古代的帝王陵墓,心中涌起了对汉朝的怀念。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也暗含着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中的盛世的向往。
后两句“妇女寻芳浑不解,鬓云争插杜鹃花”,则转向了现实场景的描绘。妇女们在春天里寻找着美好的事物,她们或许并未理解这啼鸣背后的深意,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她们争相插上杜鹃花,这一行为不仅增添了春天的色彩,也象征着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愉悦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杜鹃啼鸣这一自然现象,串联起历史回忆、个人情感与现实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高楼何嶙峋,淩空抉青云。
云间摘明月,海底见朝昕。
试问谁栋宇,广德涂使君。
嗟尔青云子,洒落来凭栏。
见云不见空,变态倏如神。
何以倏如神,是神无长存。
无存还大空,如我心清真。
肤寸起天末,神尧亦放勋。
放勋与清真,可以有无言。
人看云眼青,我见云漠然。
白衣与苍狗,一体相化迁。
立谈取卿相,如平步云烟。
楼外不属楼,天上还有天。
舜禹有天下,所以不与焉。
立己如己高,何以齐泰巅。
以无常观常,常莫为之先。
履危若平地,悠然见参前。
寄语青云子,登楼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