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牙犹矗岱云间,松色徂徕堕翠鬟。
北望燕幽饶大陆,东回齐鲁半名山。
中流鼓吹洪涛静,远岸楼台碧海閒。
一代循良宁久借,春风明月向朝班。
高牙犹矗岱云间,松色徂徕堕翠鬟。
北望燕幽饶大陆,东回齐鲁半名山。
中流鼓吹洪涛静,远岸楼台碧海閒。
一代循良宁久借,春风明月向朝班。
这首诗描绘了任城待闸时的景致与心境,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寓含着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政治清明的期待。
首联“高牙犹矗岱云间,松色徂徕堕翠鬟”以岱岳之巅的高大旗帜和徂徕山松林的翠绿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颔联“北望燕幽饶大陆,东回齐鲁半名山”则将目光转向北方和东方,燕地、幽州、大陆等地的辽阔与山东半岛上众多名山的秀美相映成趣,展现了广阔天地间的壮丽风光,同时也暗含着对国家疆域的自豪之情。
颈联“中流鼓吹洪涛静,远岸楼台碧海闲”描绘了江河之中波涛平息,鼓乐声悠扬,远处岸边楼台倒映在碧蓝的海面上,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这一联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社会的安宁与秩序。
尾联“一代循良宁久借,春风明月向朝班”表达了诗人对一代贤能之士的敬仰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够长久地为国效力,如同春风拂面、明月照人一般,给予人们温暖与光明,寄寓了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更蕴含了对友人的情谊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春城花草穷朱殷,俗儿趁走脚欲穿。
闲来无悰喜自适,时到双树为奇观。
庄如天官植幢盖,毅若壮士苍衣冠。
老枝又芽忽并出,似欲并力擎青天。
灵根深盘不可究,疑与地轴相拘挛。
不知培栽竟谁手,而又始植为何年。
行扪步绕不可问,但见茂色连云烟。
东风牵人少游此,佛屋日日重门关。
虽有大荫人不及,于此尤得志士怜。
束蒿为楹樗为柱,居者略不忧其颠。
乃令遗材抱美植,不得总载桷与椽。
高堂倾攲未支柱,匠者日亦经其边。
不思大干有强用,反以斧钝难其坚。
吁今谁是爱材者,定知惜此双树篇。
正色憎桃李,凌霜见嫩黄。
有同高士操,常占晚秋芳。
袅袅金风软,漙漙玉露光。
君恩隆一束,时令应重阳。
幸遇桑蓬庆,欣逢曲米香。
敢因难老祝,采掇奉瑶觞。
科斗何年变篆字,至秦程邈翻为隶。
今人但习真草行,谁会六书三耦意。
篆所最难柱与圈,学打一圈费三年。
岂容臆决蔑师授,汩没形象迷傍偏。
九江法帖钟鼎刻,兵火以来犹可得。
人间亦有说文本,臣翱反切臣锴释。
朱生赠我古印章,奎躔壁度森开张。
自言少小嗜此艺,意欲径上阳冰堂。
细观刀笔最佳处,颇识传笺通训故。
苟焉糊口栖此身,元来亦是知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