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凉风动客衣。入山何处采芳菲。
崖前湿树沾云腻,石上鸣泉带雨飞。
行役困,酒家稀。冲泥又过竹桥西。
安闲谁似持竿叟,短笠轻蓑坐钓矶。
瑟瑟凉风动客衣。入山何处采芳菲。
崖前湿树沾云腻,石上鸣泉带雨飞。
行役困,酒家稀。冲泥又过竹桥西。
安闲谁似持竿叟,短笠轻蓑坐钓矶。
这首《鹧鸪天·雨过临安》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林的宁静画面,充满了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
首句“瑟瑟凉风动客衣”,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风初起、微凉拂面的情景,仿佛能感受到那轻轻吹动衣角的凉意。接着,“入山何处采芳菲”一句,引人遐想,似乎在引导读者跟随诗人一同步入深山,探寻那些隐匿于林间、香气扑鼻的野花与草木。
“崖前湿树沾云腻,石上鸣泉带雨飞。”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雨后的山林景象。湿漉漉的树木仿佛被云雾轻轻包裹,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湿润的气息;而山泉在岩石上跳跃,伴随着雨滴的节奏,形成了一曲自然的乐章。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雨后山林的独特风貌,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行役困,酒家稀。”这两句则转而描绘了旅人的疲惫与孤独。在漫长的行进中,疲惫感油然而生,而沿途的酒家却显得稀少,难以找到一处歇息之地。这种情境的描绘,既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不易与艰辛。
最后,“冲泥又过竹桥西,安闲谁似持竿叟,短笠轻蓑坐钓矶。”诗人通过对比,将自己与一位悠闲自得的垂钓老翁相对比。老翁身着简朴的渔具,静静地坐在岸边,享受着与世无争的宁静时光。这一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当下忙碌生活的一种反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雨后山林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北陵散寒鸟,西山照初日。
婉娈晋阳京,踟蹰野人室。
南轩草间去,后乘林中出。
霭霭长路暖,迟迟狭路归。
蜉蝣时蔽月,枳棘复伤衣。
城上东风起,河边早雁飞。
夏王纪冬令,殷人乃正月。
涯口度新云,山阴留故雪。
幸逢耆耋话,馀待亲邻别。
总辔出丛薄,歇鞍登峻隅。
春源既荡漭,伏战亦睢盱。
未获遵平道,徒言信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