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舍元依毕竟空,小乘惯住草庵中。
一生滞念馀妻子,百口侨居怯雨风。
松竹已栽犹稍稍,栋梁未具勿匆匆。
三间道院吾真足,馀问儿曹莫问翁。
宅舍元依毕竟空,小乘惯住草庵中。
一生滞念馀妻子,百口侨居怯雨风。
松竹已栽犹稍稍,栋梁未具勿匆匆。
三间道院吾真足,馀问儿曹莫问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筑室示三子》,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家庭的关爱。首句“宅舍元依毕竟空”揭示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看淡,认为一切终将归于空无;“小乘惯住草庵中”则体现了他简朴的生活方式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接下来,“一生滞念馀妻子,百口侨居怯雨风”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牵挂,尽管自己一生专注于内心修炼,但仍关心妻儿的安危,流露出浓厚的人文关怀。诗人提醒家人在建造新居时要从容不迫,既要考虑长远,又要注重实际:“松竹已栽犹稍稍,栋梁未具勿匆匆”。
最后两句“三间道院吾真足,馀问儿曹莫问翁”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他认为即使是简单的三间道院也足够,希望孩子们关注的是精神层面的成长,而不是询问他的个人需求。整首诗透露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深沉的人生智慧。
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象。
明牧行春令,仁风助升长。
时和俗勤业,播殖农厥壤。
阴阴桑陌连,漠漠水田广。
郡中忽无事,方外还独往。
日暮驻归轩,湖山有佳赏。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
日爱蘅茅下,闲观山海图。
幽人自守朴,穷谷也名愚。
倒岭和溪雨,新泉到户枢。
丛兰齐稚子,蟠木老潜夫。
忆戴差过剡,游仙惯入壶。
濠梁时一访,庄叟亦吾徒。
来访龙楼客,时逢酒瓮新。
花齐云入幕,苔径竹迎人。
鹊喜娇迟日,莺啼惜暮春。
不须耽小隐,南院在平津。
凉夜褰帘好,轻云过月初。
碧空河色浅,红叶露声虚。
道阻天难问,机忘世易疏。
不知双翠凤,栖棘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