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筑室示三子》
《筑室示三子》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宅舍元依毕竟空,小乘惯住草庵中。

一生滞念馀妻子,百口侨居怯雨风。

松竹已栽犹稍稍,栋梁未具勿匆匆。

三间道院吾真足,馀问儿曹莫问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ùshìshìsān
sòng / zhé

zháishèyuánjìngkōngxiǎochéngguànzhùcǎoānzhōng

shēngzhìniànbǎikǒuqiáoqièfēng

sōngzhúzāiyóushāoshāodòngliángwèicōngcōng

sānjiāndàoyuànzhēnwènércáowènwēng

翻译
原本的住宅已经空无一物,我习惯居住在简陋的草庵之中。
一生的忧虑只剩下妻儿,全家寄居在此,对风雨充满恐惧。
虽然已经种上了松竹,但还需慢慢构建,不必急于求成。
这三间道院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孩子们,别再问我老翁的打算。
注释
宅舍:原来的住所。
毕竟:终究,完全。
空:空荡荡。
小乘:佛教的小乘教派。
惯住:习惯居住。
草庵:简易的草屋。
滞念:持久的忧虑。
妻子:妻子儿女。
侨居:寄居。
怯:害怕。
雨风:风雨。
松竹:常绿植物,象征坚韧。
栽:种植。
稍稍:渐渐地。
栋梁:房屋的主要结构。
勿匆匆:不要急急忙忙。
道院:修道院或寺庙。
吾真足:我感到满足。
儿曹:孩子们。
翁:老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筑室示三子》,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家庭的关爱。首句“宅舍元依毕竟空”揭示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看淡,认为一切终将归于空无;“小乘惯住草庵中”则体现了他简朴的生活方式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接下来,“一生滞念馀妻子,百口侨居怯雨风”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牵挂,尽管自己一生专注于内心修炼,但仍关心妻儿的安危,流露出浓厚的人文关怀。诗人提醒家人在建造新居时要从容不迫,既要考虑长远,又要注重实际:“松竹已栽犹稍稍,栋梁未具勿匆匆”。

最后两句“三间道院吾真足,馀问儿曹莫问翁”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他认为即使是简单的三间道院也足够,希望孩子们关注的是精神层面的成长,而不是询问他的个人需求。整首诗透露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深沉的人生智慧。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

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象。

明牧行春令,仁风助升长。

时和俗勤业,播殖农厥壤。

阴阴桑陌连,漠漠水田广。

郡中忽无事,方外还独往。

日暮驻归轩,湖山有佳赏。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

(0)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

日爱蘅茅下,闲观山海图。

幽人自守朴,穷谷也名愚。

倒岭和溪雨,新泉到户枢。

丛兰齐稚子,蟠木老潜夫。

忆戴差过剡,游仙惯入壶。

濠梁时一访,庄叟亦吾徒。

(0)

题杜舍人林亭

来访龙楼客,时逢酒瓮新。

花齐云入幕,苔径竹迎人。

鹊喜娇迟日,莺啼惜暮春。

不须耽小隐,南院在平津。

(0)

偶成

含毫意不浅,微月上帘栊。

门静吏人息,心闲囹圄空。

繁星入疏树,惊鹊倦秋风。

始觉牵卑剧,宵眠亦在公。

(0)

秋夜寄张韦二主簿

凉夜褰帘好,轻云过月初。

碧空河色浅,红叶露声虚。

道阻天难问,机忘世易疏。

不知双翠凤,栖棘复何如。

(0)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其二板桥

静宜樵隐度,远与车马隔。

有时行药来,喜遇归山客。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