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马何人亦急装,延秋门外晚苍凉。
漏师遮莫憎回纥,召衅无端罢李纲。
此日西风寒翠盖,当时明月按《霓裳》。
可怜火照骊山夜,白发宫嫔殉上皇。
叩马何人亦急装,延秋门外晚苍凉。
漏师遮莫憎回纥,召衅无端罢李纲。
此日西风寒翠盖,当时明月按《霓裳》。
可怜火照骊山夜,白发宫嫔殉上皇。
这首清代鲍瑞骏的诗《和子年八兄读唐书感事(其二)》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绘场景和人物情感,展现了对唐朝历史的感慨。首句"叩马何人亦急装"形象地刻画了某个紧急时刻,有人匆忙准备的情景。"延秋门外晚苍凉"则点出时间与环境,傍晚的延秋门外透着凄凉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漏师遮莫憎回纥,召衅无端罢李纲"暗指唐朝对外政策的失误,指责朝廷对于回纥的敌意可能导致了不必要的战争,并暗示李纲因无端被罢免的悲剧。"此日西风寒翠盖"借西风和翠色的车盖,寓言往昔繁华不再,帝王的威仪已逝。
"当时明月按《霓裳》"提及明月和宫廷音乐,暗示了昔日皇家盛事,与前文的衰败形成对比。最后两句"可怜火照骊山夜,白发宫嫔殉上皇"以骊山夜火和宫嫔的牺牲,哀怜唐玄宗晚年凄凉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深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依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唐朝兴衰的反思,具有较高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仪既闭,三象乃乖。圣道埋郁,人心不开。
上无文武,下有定哀。吁嗟麟兮,孰为来哉。
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既删,礼乐大定。
劝善惩恶,奸邪乃正。吁嗟麟兮,克昭符命。
圣与时合,化行位尊。苟或乖戾,身穷道存。
于昭鲁邑,栖迟孔门。吁嗟麟兮,孰知其仁。
运极数残,德至时否。楚国寖广,秦封益侈。
墙仞迫阨,崎岖阙里。吁嗟麟兮,靡有攸止。
世治则麟,世乱则麇。出非其时,麋鹿同群。
孔不自圣,麟不自祥。吁嗟麟兮,天何所亡。
万事风吹过耳轮,贫儿活计亦曾闻。
偶逢新语书红叶,难得闲人话白云。
霜下野花浑著地,寒来溪鸟不成群。
病多体痛无心力,更被头边药气熏。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
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
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
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
贤臣虽蕴经邦术,明主终无谏猎时。
莫道百僚忧礼绝,兼闻七郡怕天移。
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
不信重言通造化,须臾便可变荣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