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名视逐末,锱铢为重轻。
置身等草木,安得无衰荣。
华屋歌未阕,白杨闻哭声。
向平果何意,问死仙如生。
徇名视逐末,锱铢为重轻。
置身等草木,安得无衰荣。
华屋歌未阕,白杨闻哭声。
向平果何意,问死仙如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梦旸的《和陶饮酒二首(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追求名声与物质利益的批判,认为人们过于看重微小的得失,如同看待草木一样,忽视了生命的自然规律。他感叹即使身处华丽的居所,歌舞升平之际,也可能转瞬即逝,白杨树下已传来哀哭之声,暗示着人生的无常。最后,诗人借向平之典故,表达了对生死的深深疑问,询问在生与死之间,究竟有何意义,为何人生如仙一般难以捉摸。整体上,此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沉浮的深沉思考。
卧闻嵩山钟,振衣步蹊樾。
槁叶零宿雨,新鸿叫晴月。
物改兴心换,夜凉清机发。
昔事潘镇人,北岑采薇蕨。
倚岩顾我笑,谓我有仙骨。
铭德在青春,徇禄去玄发。
悔往自昭洗,练形归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