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虎昼方喧,白日长闭门。
我行宜木杪,胡为犹故园。
愧无荷锄力,上累慈母恩。
近闻湓城下,水战鱼龙昏。
大江日夜流,万里长波翻。
跣行践荆棘,苦月送旅䰟。
烽火塞路岐,欲去每声吞。
豺虎昼方喧,白日长闭门。
我行宜木杪,胡为犹故园。
愧无荷锄力,上累慈母恩。
近闻湓城下,水战鱼龙昏。
大江日夜流,万里长波翻。
跣行践荆棘,苦月送旅䰟。
烽火塞路岐,欲去每声吞。
这首诗名为《秋叹四首(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首句“豺虎昼方喧,白日长闭门”以“豺虎”比喻乱世中的暴政或邪恶势力,形象地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宁。白天人们不敢外出,只能紧闭门户,隐喻着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接着,“我行宜木杪,胡为犹故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本应远离危险,却仍旧滞留于故土,难以摆脱。
“愧无荷锄力,上累慈母恩”一句,诗人自责自己无力耕作,无法承担家庭责任,同时又深感对母亲的亏欠,体现了他对家庭与亲情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
“近闻湓城下,水战鱼龙昏”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湓城下水战的场景,暗示了社会动荡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接下来,“大江日夜流,万里长波翻”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动荡不安的氛围,长江日夜奔腾,波涛汹涌,象征着时代的变迁与不可预测的命运。
“跣行践荆棘,苦月送旅魂”描绘了诗人艰难的行进状态,赤脚踏过荆棘丛生的道路,孤独与痛苦伴随。而“烽火塞路岐,欲去每声吞”则以烽火连天、道路崎岖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即使想要离开,也因外界的阻挠而难以实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深刻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切关怀。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的情感显得尤为真挚与沉重,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