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堕涂炭,血肉膏斤斧。
喜闻使车来,犹歌来何暮。
苍生在颠崖,惟恐隔风雨。
谁为埋车轮,浑家白云住。
下有羊裘翁,清风清万古。
衣冠堕涂炭,血肉膏斤斧。
喜闻使车来,犹歌来何暮。
苍生在颠崖,惟恐隔风雨。
谁为埋车轮,浑家白云住。
下有羊裘翁,清风清万古。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衣冠堕涂炭,血肉膏斤斧。”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谷中的树木比作被战火烧毁的人们的衣服和身体,从而传达出对自然破坏的哀伤感慨。
“喜闻使车来,犹歌来何暮。”诗人听到使者到来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希望,似乎在问时间为何匆匆而过,透露出一种急切之情。
“苍生在颠崖,惟恐隔风雨。”这里的“苍生”指的是野草,诗人担忧这些脆弱生命会因为风雨而受损,体现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关怀和敬畏。
“谁为埋车轮,浑家白云住。”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将尘世间的繁华与挣扎抛在脑后,只愿意沉浸于大自然之中,与白云为伴。
“下有羊裘翁,清风清万古。”最后一句描绘了一个隐士或智者的形象,他穿着羊皮衣,享受着清新的山风,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寻找永恒与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世间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宇宙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谁云田家苦,田家亦可娱。
上年虽遭水,禾黍多荒芜。
今年小麦熟,妇子尽足哺。
所惧欠官钱,目下便当输。
昨夜府檄下,兵饷尚未敷。
里长惊相告,少缓自速辜。
不怕长吏庭,鞭挞伤肌肤。
但恐上官怒,谓我县令懦。
伤肤犹且可,令懦当改图。
阳春变霜雪,尔悔不迟乎。
急往富家问,倍息犹胜无。
田中青青麦,已是他人租。
闻说朝廷上,方问民苦荼。
贡赋有常经,谁敢咨且吁。
不愿议蠲免,但愿缓追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