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君当日蔼民谣,复见君来试割刀。
花下帘栊閒讼牒,柳边亭榭见旌旄。
农桑课最茧丝殿,刍秣征宽马骨高。
泉出后田浑不饮,恐他滴滴是民膏。
神君当日蔼民谣,复见君来试割刀。
花下帘栊閒讼牒,柳边亭榭见旌旄。
农桑课最茧丝殿,刍秣征宽马骨高。
泉出后田浑不饮,恐他滴滴是民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到任时的场景,反映了他关心民众、公正执法和注意节俭的品质。"神君当日蔼民谣"表明这位官员在百姓间享有美誉,以前人们就传颂他的英明和善治。"复见君来试割刀"则是说他再次到任,像试刀一样要公正无私地执行法律。
"花下帘栊閒讼牒,柳边亭榭见旌旄"形象地描绘了官府的环境和气氛,其中"花下帘栊閒讼牒"可能指的是庭院中有精美的装饰,而"柳边亭榭见旌旄"则是说在柳树旁边的亭子里可以看到飘扬的旗幡和绸带,显示出一种喜庆而庄重的氛围。
接着诗人写道:"农桑课最茧丝殿,刍秣征宽马骨高。"这里表达的是官员关心农业和纺织业(桑指蚕桑),他对农桑事务考核严格而细致,并且对待劳动者的态度宽厚。
最后两句"泉出后田浑不饮,恐他滴滴是民膏。"则展现了官员节俭的美德。他看到田间涌出的泉水,不忍心饮用,因为担心这些水可能是农夫汗水和血泪浇灌而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赞扬了一位清官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官员的期待。
鹊炉烟,鸾镜影,记向画屏见。
竹叶花裙,白苧趁时剪。
是他病后心情,愁中风度,几曾带、玉钗金钏。
锦堂畔。早把银烛高烧,重帘隔娇面。
射覆分曹,姊妹半宵宴。
只馀几度回眸,一声长叹,瞒不过、杏梁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