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山题名作》
《西山题名作》全文
清 / 黄安涛   形式: 古风

自有此山有此石,万古无人留笔迹。

我曹乃欲记姓名,应被山灵笑哑哑。

伊子蹑屩汀州来,非是寻常行路客。

过庭墨妙擅八分,不倩磨岩真可惜。

解衣十丈绳梯登,兔豪秃蘸墨几升。

庚庚石理细熨帖,云烟吐纳龙鸾腾。

萍踪偶借墨缘结,好事还凭后人说。

江流永奠民患消,此日题名应不灭。

(0)
鉴赏

这首清代黄安涛的《西山题名作》描绘了一幅奇特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的前两句“自有此山有此石,万古无人留笔迹”,展现出西山石质的古老与神秘,暗示着过往岁月里未有人留下痕迹。接下来,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想要题名,却担心会被山灵嘲笑,流露出一种谦逊和敬畏自然的态度。

诗人伊子(可能是友人或自指)踏着草鞋来到汀州,他不同于寻常游客,有着高超的书法技艺,擅长八分书体。然而,他并未轻易在岩石上磨墨题字,诗人惋惜地认为这是未能充分利用他的才华。

接下来,诗人细致地描述了伊子如何艰难地攀爬十丈高的绳梯,用兔毫笔蘸墨书写,石面纹理如庚庚(形容细腻),仿佛云烟缭绕,龙鸾腾飞,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生动与神韵。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伊子技艺的赞赏。

最后,诗人以“萍踪偶借墨缘结,好事还凭后人说”表达自己的感慨,认为这次题名虽偶然,但其艺术价值将流传后世。结尾“江流永奠民患消,此日题名应不灭”寄托了对社会安宁的期盼,认为伊子的题名将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道永恒印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赞美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作者介绍

黄安涛
朝代:清

(1777—1848)清浙江嘉善人,字凝舆,一字霁青。嘉庆十四年进士。道光间历任广东高州、潮州知府,在高州不满一年,平狱千计。在潮州严禁杀人代抵之风。喜作诗,有《诗娱室诗集》、《真有益斋文编》、《息耕草堂诗集》。
猜你喜欢

约圃杂咏五首·其四欣托庐

竹为众鸟欣,庐亦吾所爱。

不作物我观,彼此两无碍。

(0)

入秋无事案头偶有纸笔随意辄书如风扫华不伦不理故曰杂题·其十七

铁色阎摩门,乃入昙谟最。

所以阿兰那,空生独三昧。

(0)

嘉则长卿复以五言绝句二十首博和有如乐府者有如咏史者漫为倚答当更许我事不许我情也仰山师云神道则不无佛法须还老夫在一笑·其十九解语花

比妾解语花,忍笑问东风。

即令花解语,难道得如侬。

(0)

挽皇甫子循先生

威明频解绶,玄晏少归田。

人识书淫疾,天私党锢年。

浮名日者传,乐事雪儿弦。

尚作非熊梦,俄成赋鵩篇。

遗文六季尽,新语众人传。

罢理登山屐,谁偿卖赋钱。

因君问班管,不朽立言偏。

(0)

王太仆公汉上之别垂十五年矣读公全集见寄见怀之诗凡十余章而不尽达赋此谢之贞之诞辰乃翁登第岁也

北海风流一代贤,襄阳耆旧许谁先。

揆余初度悬弧日,正尔公车射策年。

敝刺姓名劳齿忆,空梁颜色借诗传。

旧交垂尽鲰生老,唯有灵光独岿然。

(0)

沈同守过我山园要常广文陆太学共集颇极登泛之乐沈以四咏见贻仅酬其二·其二

老夫仍葺浣花庄,判得山僧半日忙。

太学诸生夸并舫,江州刺史喜留觞。

藤萝挟瞑群峰壮,兰芷将风一水香。

谁为高楼题八咏,只今犹是沈东阳。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