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邪。
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
碧水干塍共,青山一道斜。
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
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邪。
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
碧水干塍共,青山一道斜。
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时节,苕溪边的迷人风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首联“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邪”,开篇即点明地点和季节,苕溪在六月的映衬下,仿佛与若邪(古代名剑)相媲美,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颔联“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进一步描绘了苕溪边的生动景象。渔网挂在棕榈树上,酒船从荷花中驶出,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展现了渔家生活与水乡文化的交融。
颈联“碧水干塍共,青山一道斜”,将视线转向更广阔的景致。碧绿的溪水与田埂交织在一起,青山蜿蜒,与之形成一道斜线,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层次的画面。
尾联“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在繁忙的人世间,最让人满足的莫过于农事的收获,体现了对自然与劳动的尊重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苕溪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酬答恩慈,百无一可。
先生若曰,惟孝则颇。
儿不愿致千金富,儿不愿觅万户侯,但愿长侍父母之春秋。
风雨一庐,父老而病。儿与父母,相依为命。
父病儿忧千种并。
一方洞见儿能医,祇为天亲意转疑。
陈牲酒,祷神祇,血痕缕缕泪丝丝,回思心骨悲。
小人有母,又为造化小儿苦。
手足拘挛两不良,声声愁绝听喔咻。
儿手代母肱,儿足代母股。儿在母旁,母疾二分愈。
鸡三号,更五鼓,药鼎茶铛终夜伍。
人怜一十八年长,儿恨一十八年光阴箭去弩。
人绘先生事,我绘先生心。
先生有知,许我知音,此意还质吾江阴。
《题谢孝子东纬先生侍疾图,用乐府体》【清·陈名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酬答恩慈,百无一可。先生若曰,惟孝则颇。儿不愿致千金富,儿不愿觅万户侯,但愿长侍父母之春秋。风雨一庐,父老而病。儿与父母,相依为命。父病儿忧千种并。一方洞见儿能医,祇为天亲意转疑。陈牲酒,祷神祇,血痕缕缕泪丝丝,回思心骨悲。小人有母,又为造化小儿苦。手足拘挛两不良,声声愁绝听喔咻。儿手代母肱,儿足代母股。儿在母旁,母疾二分愈。鸡三号,更五鼓,药鼎茶铛终夜伍。人怜一十八年长,儿恨一十八年光阴箭去弩。人绘先生事,我绘先生心。先生有知,许我知音,此意还质吾江阴。
https://shici.929r.com/shici/2V9v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