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其二》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

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

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馀。

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0)
翻译
在外做官并非不顺利,只是漂泊不定显得粗疏。
家族亲戚大多分布在远方,生死消息让我震惊。
亲人的墓地在东边的山岭之外,茂密的树木围绕着旧时的墓道。
遥想当年盛大送葬情景,面对江水,泪水湿透衣襟。
注释
宦游:在外做官。
非不遂:并非不顺利。
流落:漂泊。
粗疏:粗略、不细致。
宗党:家族亲戚。
半天末:分布广泛,多在远方。
存亡:生死。
素书:白色的信笺,这里指书信。
佳城:美好的墓地。
东岭外:东边的山岭之外。
茂木:茂盛的树木。
故阡:旧时的墓道。
遥想:回想。
千车送:盛大送葬队伍。
临江:面对江水。
涕满裾:泪水湿透衣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悼念亡嫂靖安君蒲氏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亡嫂宦游生涯的感慨,以及对家族亲友离散、生死无常的深深忧虑。"宦游非不遂",暗示了蒲氏生前的仕途或许并不顺畅,但诗人并未直接提及,而是以婉转的方式表达;"流落自粗疏"则揭示了蒲氏在外漂泊的艰辛和生活的简单粗朴。

"宗党半天末"描绘了家族成员的分散,如同天边的星辰,遥远而稀疏,暗示了亲人的离散和生活的孤寂;"存亡惊素书"则表达了诗人收到亡嫂噩耗时的震惊与悲痛,白纸黑字的信件带来了残酷的现实。

"佳城东岭外"点出蒲氏的墓地所在,"茂木故阡馀"则通过茂盛的树木和古老的田间小路,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庄重的氛围。最后两句"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诗人想象着送葬队伍的盛大场面,自己站在江边,泪水涟涟,表达了对亡嫂深深的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亡嫂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寄吴六舅从吾先生

儒名推令族,吾舅冠群伦。

但倚文为富,休论病是贫。

莓苔深巷雨,花木故园春。

近想多新作,犹烦远寄频。

(0)

吉文罗允瞻作时思堂以祀先而又闵其妇翁萧君彝翁死义而无后乃附祭于堂

萧君死节义,罗氏重彝伦。

礼谨春秋祀,恩隆内外亲。

九京宁有憾,两姓幸相因。

千载斯堂在,闻风亦怆神。

(0)

重题

地为人增重,山因学著名。

旧藏书籍在,新筑草堂成。

捲幔通云气,鸣琴杂涧声。

知君事游息,养素薄时荣。

(0)

冰壶为宋一俊赋

表里俱澄澈,光涵一室中。

浑疑广寒月,落在水晶宫。

冷沁神仙骨,形全造化功。

平生爱萧爽,拟入访壶公。

(0)

送谢子厚随父之武昌

落日千山路,长风万里舟。

亲朋怜远别,父子乐同游。

白浪过彭蠡,苍烟望鄂州。

非耽览奇胜,定省足消忧。

(0)

铜雀砚为谢检校叔宾赋

邺中废瓦荆榛里,几对鸳鸯飞不起。

千年雨露饱涵濡,蕴蓄元精呵出水。

君家瓦砚古更奇,龙尾凤咮真堪齐。

昔年盖覆贮歌舞,此日研磨助发挥。

呜呼粉黛成尘土,惟有文章照千古。

摩挲此砚为题诗,汉魏兴亡俱可悲。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