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江光带近郊,道旁杨柳舞寒条。
半生九日黄花酒,多在西风白下桥。
千里客游仍暮景,异乡人事又今朝。
老来未遣登临懒,尽醉东家绿玉瓢。
山色江光带近郊,道旁杨柳舞寒条。
半生九日黄花酒,多在西风白下桥。
千里客游仍暮景,异乡人事又今朝。
老来未遣登临懒,尽醉东家绿玉瓢。
这首元代丁复的《九月一日游昭亭》描绘了诗人秋日出游的场景。首句“山色江光带近郊”展现了郊外山水的宁静与壮丽,山色与江水交融,映衬出秋日的恬淡。次句“道旁杨柳舞寒条”则通过描绘道边杨柳随风摇曳,仿佛在秋寒中起舞,渲染出一种凄清而富有生机的气氛。
“半生九日黄花酒”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黄花酒是传统节日的象征,诗人借此回忆起自己大半生的时光。接下来,“多在西风白下桥”进一步点明地点,西风中的白下桥,暗示着诗人漂泊他乡的经历。
“千里客游仍暮景”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正值傍晚时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感油然而生。最后一句“异乡人事又今朝”强调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新的一天,心中既有对新生活的期待,又有对故乡的怀念。
结尾“老来未遣登临懒,尽醉东家绿玉瓢”则流露出诗人老去后对登高望远的兴致减退,但借酒浇愁,沉醉于东家的美酒中,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无奈和自我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日景色为背景,融入个人的游子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
老翁夜不寐,最爱晨起早。
既欣邻鸡鸣,更喜林乌噪。
红日忽上窗,亟呼具衣袄。
下床一炉火,便觉春浩浩。
须臾盥洗罢,觉我神气好。
须眉白如银,大似商山皓。
因思履道贤,六十未为老。
本朝六君子,二张同一赵。
陈杜与郑公,富贵俱寿考。
嗟我亦何人,八十明年到。
不敢儗前贤,后来何足道。
粪丸誇隋珠,但可付一笑。
耳目幸聪明,时时吟续藁。
金钗虽零落,杯酒不草草。
京华正是热官地,公独胡为起归意。
家传相业百未施,请佩左符聊一试。
相君道德人中英,达识早保悬车荣。
君王屡诏不肯起,祇今父子俱芳馨。
小春十月壶山尾,橘柚垂黄风日美。
青衫昔出紫袍归,拜寿双亲亲色喜。
乞米未伤廉,送米岂为辱。
且炊子美饭,试慁伯夷腹。
虽无乳烝豚,便可蔬当肉。
料得贤孟光,举案欢自足。
人间有净境,咫尺不易通。
今朝解尘缚,始到天人宫。
叠嶂拥崔嵬,夏木郁青葱。
白鸟巢半山,掩映画图中。
高低辟窗牖,绿阴翳芳丛。
境寂意自佳,坐久心弥空。
更兹主人贤,晤语禅味融。
归途若有得,便欲超樊笼。
奈此尘缘深,踪迹如惊鸿。
驱车出兰若,俯首坐疏篷。
连日滞江干,风雨渺冥濛。
缅怀支道林,此会何时逢。
观彼雨中荷,跳珠自涓滴。
初集尚端停,稍多还倚侧。
虚明是本体,不受世钻刻。
初疑鲛人泣,泪向盘中掷。
又疑石笋街,抛洒天不惜。
但见漾玻瓈,讵容登几格。
高低相依映,倾泻才咫尺。
浏漓丹砂汞,晃荡摩尼色。
照乘傥见收,价恐千金直。
日乾风势定,泯若无留迹。
固知造化巧,又似儿女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