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夜不寐,最爱晨起早。
既欣邻鸡鸣,更喜林乌噪。
红日忽上窗,亟呼具衣袄。
下床一炉火,便觉春浩浩。
须臾盥洗罢,觉我神气好。
须眉白如银,大似商山皓。
因思履道贤,六十未为老。
本朝六君子,二张同一赵。
陈杜与郑公,富贵俱寿考。
嗟我亦何人,八十明年到。
不敢儗前贤,后来何足道。
粪丸誇隋珠,但可付一笑。
耳目幸聪明,时时吟续藁。
金钗虽零落,杯酒不草草。
老翁夜不寐,最爱晨起早。
既欣邻鸡鸣,更喜林乌噪。
红日忽上窗,亟呼具衣袄。
下床一炉火,便觉春浩浩。
须臾盥洗罢,觉我神气好。
须眉白如银,大似商山皓。
因思履道贤,六十未为老。
本朝六君子,二张同一赵。
陈杜与郑公,富贵俱寿考。
嗟我亦何人,八十明年到。
不敢儗前贤,后来何足道。
粪丸誇隋珠,但可付一笑。
耳目幸聪明,时时吟续藁。
金钗虽零落,杯酒不草草。
这首宋朝诗人姜特立的《晨起信笔》描绘了一位老翁清晨起床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首句“老翁夜不寐”,展现出老人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即便夜晚难以入眠。接着,“最爱晨起早”表达了他对早起的喜爱,体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既欣邻鸡鸣,更喜林乌噪”通过鸡鸣和鸟叫的自然声音,渲染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老翁对此感到欣喜。随着红日升起,“亟呼具衣袄”,他迫不及待地准备迎接新一天,炉火带来的温暖让他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洗漱完毕后,老翁精神焕发,自比为“须眉白如银”的商山皓,感叹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他以古代贤人履道为例,感慨人生六十不算老,并提及宋代的六君子,如陈、杜、郑等人,他们既有富贵又长寿,引发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最后,老翁自我解嘲,表示不敢与前贤相比,但庆幸耳聪目明,还能时常吟诗作赋,即使生活简朴,仍有饮酒的乐趣。整首诗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了老翁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车轧轧,水活活。
谁家田翁勤种田,插秧田中量疏密。
呼童课仆运秧马,俯首泥行股无䯋。
今日车水满,明日祝秧活。
不知何日秀且颖,筑场刈禾赋秷秸。
大儿读书如养苗,勿忘勿助不敢揠。
小儿读书心孔开,惟恐卤莽与灭裂。
主人有田复有儿,书味酒香满一室。
呼童留客和田歌,田家之乐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