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稽古独优崇,诏许诸儒集禁中。
花发上林春窈窕,雪晴阿阁日曈昽。
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痛定湘累惭报国,皂囊无补但雕虫。
清时稽古独优崇,诏许诸儒集禁中。
花发上林春窈窕,雪晴阿阁日曈昽。
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痛定湘累惭报国,皂囊无补但雕虫。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文人学者在皇宫内集会的情景,以及他们在冬日里的感怀。首句“清时稽古独优崇”点明了时代背景与学术地位的尊崇。接着,“诏许诸儒集禁中”展现了皇帝对文人的重视与礼遇。花发上林与雪晴阿阁的描写,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冬日晴朗的景象,寓含着生机与希望。
“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两句,通过夜晚检阅古籍与早晨呈递学术著作的场景,展现了文人在学术上的勤奋与贡献。最后,“痛定湘累惭报国,皂囊无补但雕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虽有学术之功,但在国家大事面前却感到无力,只能以微小的技艺自嘲,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自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示了清朝文人学者在学术上的追求与成就,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国家责任的深刻反思与自我批判,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深山有君臣,大义不敢忘。
枯木以为国,百花以为粮。
何以服其众,无毒者为王。
王居必有台,众游必有方。
朝出暮乃归,一心无别肠。
自谓可无患,世事固难量。
烈炬何方来,举国纷仓皇。
兴亡掌一反,倏忽无遗良。
物类虽甚微,性命关上苍。
区区口腹欲,无乃太惨伤。
尔蜂亦何愚,蓄积召祸殃。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
可以千岁下,坐照万古前。
有时阴求人,得意初无言。
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我欲授此法,其谁可与传。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