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寺丞得请补外归乡》
《送陈寺丞得请补外归乡》全文
宋 / 姜特立   形式: 古风

京华正是热官地,公独胡为起归意。

家传相业百未施,请佩左符聊一试。

相君道德人中英,达识早保悬车荣。

君王屡诏不肯起,祇今父子俱芳馨。

小春十月壶山尾,橘柚垂黄风日美。

青衫昔出紫袍归,拜寿双亲亲色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hénchéngqǐngwàiguīxiāng
sòng / jiāng

jīnghuázhèngshìguāngōngwèiguī

jiāchuánxiāngbǎiwèishīqǐngpèizuǒliáoshì

xiāngjūndàorénzhōngyīngshízǎobǎoxuánchēróng

jūnwángliángkěnzhījīnfāngxīn

xiǎochūnshíyuèwěiyòuchuíhuángfēngměi

qīngshānchūpáoguībài寿shòushuāngqīnqīn

翻译
京城正是官场忙碌时,您为何突然萌生归乡之意。
家族世代传承的治国之才尚未施展,暂且佩戴符印以试身手。
您德高望重如人中精英,早早便能功成身退享受荣光。
君王多次下诏挽留,但您始终不愿起身,如今一家共享美誉。
初冬时节的壶山景色宜人,橘柚金黄,风和日丽。
昔日穿着青衫赴任,如今紫袍归乡,给父母祝寿,他们满面笑容。
注释
京华:京城。
热官地:官场忙碌之地。
胡为:为何。
归意:归乡的想法。
相业:治国之才。
聊一试:暂且尝试。
相君:您。
悬车荣:功成身退的荣誉。
屡诏:多次下诏。
不肯起:不愿起身。
小春:初冬。
壶山尾:壶山之巅。
橘柚垂黄:橘柚挂满枝头。
风日美:天气晴好。
青衫:青色官服。
紫袍:高级官员的服饰。
拜寿:祝寿。
亲色喜:父母满面笑容。
鉴赏

这首宋诗是姜特立赠送给友人陈寺丞的,表达了对陈寺丞辞官归乡的赞赏与祝福。首句“京华正是热官地”描绘了京城官场的繁华与热闹,而陈寺丞却在此时萌生归乡之意,显示出他超脱世俗的品格。接着,“家传相业百未施,请佩左符聊一试”赞美陈寺丞出身名门,有着深厚的家族传统和未展露的治国才能,但他选择回归家乡,似乎是为了实践家族的遗志。

诗人称赞陈寺丞“相君道德人中英”,认为他在道德上是杰出的人才,早早地就达到了退休的荣誉。“达识早保悬车荣”进一步肯定了他的明智选择,提前享受清闲生活。然而,他的谦逊和孝心也令人感动,“君王屡诏不肯起,祇今父子俱芳馨”,即使君王多次征召,他仍坚持归乡,只为陪伴年迈的父母,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两句“小春十月壶山尾,橘柚垂黄风日美”描绘了陈寺丞归乡后美好的田园生活,橘柚挂满枝头,秋风和煦,画面宁静而温馨。结尾处“青衫昔出紫袍归,拜寿双亲亲色喜”则以陈寺丞换上官服归乡,为父母祝寿的情景作结,充满了亲情与和谐的气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扬陈寺丞的高尚品德和孝顺行为,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于仕途与家庭价值的平衡追求。

作者介绍

姜特立
朝代:宋   字:邦杰   籍贯:浙江丽水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猜你喜欢

野寺

野寺不逢僧,修廊且缓行。

竹藏双鹤睡,风助一蝉鸣。

坐石侵衣冷,临风漱玉清。

咏归无限意,新月带星横。

(0)

登江楼

三江会合水交流,拥抱岚光送客舟。

只与寄诗身不到,老人可是负江楼。

(0)

挽胡季昭二首·其一

危言不畏触干戈,瘴雨蛮烟换玉珂。

今古庐陵两胡老,是非儋耳一东坡。

拳拳抗志甘三已,恻恻招魂听九歌。

信得平生稽古力,初心不为履朝靴。

(0)

赠韩迥

未衰前已得悬车,骨立清风八十馀。

松竹最宜贫宅舍,江山遍照白髭须。

(0)

诗一首

鉴中双鬓已蹉跎,无计重挥却日戈。

已是园林春欲暮,那堪风雨夜来多。

诗成白也知无敌,花落虞兮可奈何。

(0)

题丛碧亭

主人厌尘俗,不使居无竹。

诗翁爱诗史,咏歌长不足。

箨龙遍山园,嘉名榜华屋。

何当乘逸兴,倚栏听戛玉。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