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祖演和尚赞》
《五祖演和尚赞》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赞  押[漾]韵

遇冤则亲,传虚果当。刚硬齿牙,生铁肠脏。

风清淮楚,道实宗匠。不有智悲,子孙安向。

(0)
鉴赏

这首诗《五祖演和尚赞》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佛法智慧与修行的深刻理解。

“遇冤则亲,传虚果当。”这两句诗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表达了佛法中“冤亲平等”的理念,即无论对方是冤家还是亲人,都应以慈悲心对待,不因情感的亲疏而有所偏颇。同时,“传虚果当”则暗示了佛法中的因果律思想,认为一切行为都有其必然的后果,即使看似虚假或不真实的言行,最终也会产生实际的影响。

“刚硬齿牙,生铁肠脏。”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态度,如同坚硬的牙齿和生铁般的肠胃,能够承受生活的磨砺而不屈服。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描述,更是对内心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风清淮楚,道实宗匠。”“风清淮楚”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清明与平和,如同淮水之清,楚地之静。而“道实宗匠”则强调了修行者在佛法道路上的深厚造诣和指导作用,如同宗师一般,引领着他人走向真理。

“不有智悲,子孙安向。”最后两句诗点明了智慧与慈悲的重要性。没有智慧的引导和慈悲的心怀,个人及其后代将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智慧帮助我们洞察事物的本质,慈悲则让我们在行动中充满爱心与同情,两者相辅相成,是修行者追求的目标。

整体而言,《五祖演和尚赞》不仅是一首对五祖演和尚的颂扬之作,更蕴含了丰富的佛法哲理,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智慧与慈悲,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和谐。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邓循道父挽辞二首·其一

苦冰洁檗是行藏,一节无求老更刚。

好在缙绅师俭德,尚馀闾里说谦光。

阴功隐秘天应录,遗训丁宁世共伤。

勿谓不身尝报施,故应遗泽在诸郎。

(0)

空印见招住庵时未能往作此寄之

独立天衣四世孙,作家手段典刑存。

大沩路峻诸方让,空印风高四海闻。

有愿欲依龙象众,无求羞逐鹜鸡群。

此生一聚灰中骨,终葬千峰顶上云。

(0)

法轮齐禅师开轩于薝卜丛名曰薝卜二首·其二

响石岣嵝峰下寺,小轩开处近山房。

苾刍来问宗风事,薝卜为薰知见香。

聊复淡然成独坐,从教此语遍诸方。

钝根不识金轮转,摘叶寻枝谩嗅芳。

(0)

访友人二首·其二

日暮荒城倚瘦藤,江南春思倍添增。

那知淮水黄尘路,忽见庐山绿发僧。

乞食久辞烟际寺,连床今对夜深灯。

明年我亦寻君去,同陟天池最上层。

(0)

送莹上人游衡岳

紫盖峰头楼阁生,朱灵洞口水云晴。

盘空路作惊蛇去,落日人如冻蚁行。

重郭老师今健否,藏年珍木但闻名。

定应自扫岩边石,时发披云啸月声。

(0)

白日有閒吏青原无惰民为韵奉寄李成德十首·其三

地生金色光,女作师子吼。

此轩初不然,风日穿窗牖。

莫作两头看,空花竟何有。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