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圆通》
《圆通》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

根尘心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物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ántōng
sòng / zhāngbǎiduān

jiànlezhēnkōngkōngkōngyuánmíngchùyuántōng

gēnchénxīndōumiàoyòngfāngzhītóng

注释
见:看见。
真空:看似空虚实则包含万物。
空:空无一物。
圆明:圆满光明。
何处:哪里。
圆通:通达、无碍。
根尘:身心与外界的联系。
心法:内心法则或修行方法。
都无物: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
妙用:神奇的作用或智慧。
与物同:与万物相通。
翻译
见到空无一物,却并非真正的空寂。
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圆满和通达。
鉴赏

这首诗蕴含深邃的佛学思想,探讨了真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见了真空空不空"表达了一种对宇宙本质的洞察,即在无为的状态下,万物皆空,但这个空又不是绝对的虚无,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存在。紧接着"圆明何处不圆通"则描绘出一种完美无瑕、无所不在的境界,这种境界是超越世间纷扰,达到了至高无上的智慧状态。

"根尘心法都无物"一句,进一步阐释了这种境界中的精神内涵,即在这个层次上,万物皆归于空,无为而治,因此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实体。最后"妙用方知与物同"则揭示出一种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在这种理解中,主观与客观、自我与世界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所谓"妙用"即是指在这个境界中所展现出的无为而治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真空与圆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本原、生命真谛以及精神自由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其五

日脚云微淡,林梢叶渐黄。

可堪须变色,彻了为侵霜。

酒到难成醉,风来易得凉。

老年何所欲,唯愿且平康。

(0)

谢商守宋郎中寄到天柱山户帖仍依元韵·其二

初心本欲践臣邻,帝里司回斗柄春。

今日得居天柱下,不忧先有夜行人。

(0)

谢商守宋郎中寄到天柱山户帖仍依元韵·其三

不将生杀奏严宸,却抱烟岚学隐沦。

多谢史君虚右席,重延天柱一山人。

(0)

和张少卿丈再到河阳

当年曾任青春客,今日重来白雪翁。

今日当年已一世,几多兴替在其中。

(0)

再答王宣徽·其一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

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0)

十九日归洛城路游龙门·其一

伊川往复过龙山,每过龙山意且闲。

莫道移人不由境,可堪深著利名间。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